背景: 阅读新闻

邯郸磁州窑传奇故事——窑神庙闹鬼






[日期:2016-01-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作为“磁州窑系”“始祖”窑场之一的彭城,千年窑火延续至今,创造出东方陶瓷神话。

    千百年来,彭城的窑火不仅烧出了难以数计的陶瓷精品,也衍生出绚丽多彩的磁州窑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含着陶瓷行业博大精深的技术和艺术成就,也蕴藏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凄美传说。

    据说,义井镇的陶瓷业很有个年代了。窑场每逢点火烧窑,都要到村头窑神庙里上供敬神,第二天,窑工们就可把供品大吃一顿,这叫“打平伙”。可是,不知啥时候,窑神里闹起了“鬼”,只要上了供以后,不隔夜好多供品就没有了。信神的人说。这是窑神显灵。但也有的窑工不怎么信,怀疑有人偷供品。有个平时胆子大点的年轻窑工,自告奋勇愿意夜里去庙里“卧底”捉偷供人。

    谁知第二天,老爷儿上来一杆子高,也没见那年轻窑工出来。众人进去,看见他已昏死在庙门后边。人们七手八脚救醒了他,他却起身就往外跑。直到有人追上死死拽住他,他才口齿不清地说出了经过。

    头天傍黑,年轻窑工进了庙里发怵,出外走罢,自已夸下海口,怕惹人笑话,只好硬着头皮留在庙内。他不敢进大殿,藏在了庙门后边。心里打算:要是真有鬼,就一跑突然听见门外象刮进一阵风,随着跑进一个黑影,直奔大殿。

    在昏黄的蜡烛光下,他见那黑影披头散发不象个人样。年轻窑工的头发梢都竖了起来。他想往门外跑,可腿不听使唤。正在这时,那黑影又扭身向外跑来。年轻窑工这会儿看得更清了,原来是个披头散发的白面鬼。他只觉得头“嗡”的一下,就瘫昏在庙门后边了。

    自打这,窑神庙闹“鬼”的事越传越远,当地窑工也不敢单身进庙。上供敬神时,多是成群搭伙的去。有的窑场干脆在窑门口摆开桌子上供,不愿意到庙里来。可是时间不长,这“鬼”又闹到了窑场上。夜里,窑场不是这儿“哗啦”,就是那儿“扑通”,煞是吓人!第二天再看,不是这儿瓷架倒了,就是那儿供桌翻了,闹得人尽惶惶。有点手艺的窑工纷纷辞活不干,到别处谋生路去了。本来,义井窑场因交通地理、水源条件都不及彭城,买卖瓷货的市面也比不上彭城热闹;经这一闹鬼,窑场停火的停火,关门的关门,义井陶瓷业也就越来越没有先红火了。

    有天,一个山西人挑着行李来到义井镇,说他精通瓷场活路,是来找活干的。这人在义井转悠了一天,也没人用他。这人很是纳闷,心想:这怎多瓷场,就容不下我一个干活的?可他不知道,窑场的生意不好,谁愿雇人白吃饭?傍黑,山西人转到村头,想找个地方住。有人半开玩笑说:“这庙里刚刚有人上了供,吃有吃的,住有住的。你要敢在庙里睡一夜,明天我给你找活儿。”山西人不知咋回事,心说:只要有活儿就行。抬腿脚就想进庙,有好心的人劝阻他:“庙里闹‘鬼’闹得正凶,千万别住。”偏巧这山西人胆子大,不怎么信神迷鬼。再说,他自已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不住庙住哪?就挑着行李进了庙。

    大殿里蜡烛通明,供桌上摆着各种供品。山西人一天没吃东西,早饿得前心贴后心。他见里外无人,扯着衣襟角拣了一衣兜儿供品,走到后殿角就吃了起来。吃喝罢了,由于一天的奔走,他靠着墙角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到了后半夜,山西人让尿憋醒。他睁开眼想要起来,猛地看到供桌前有个黑人影。难道是“鬼”?山西人就着隐约的残烛光仔细看去,只见那“鬼”披头散发,脸白的吓人,三分象人,七分象“鬼”,正大把抓着供桌上的供品往怀里搂。山西人虽然走南闯北了大半辈子,可从没遇过这个阵势,心跳得砰砰响。他定定神,伸手去摸得行理棍子。不料棍子滑了一下,“骨碌碌”发出了响声。那“鬼”听见,向桌上又抓了一把,蓦地向外就跑,把供桌碰翻了。山西人急忙摸到棍子,向外追去。

    山西人跑出庙门,见那“鬼”在月光下跑得飞快,向正东鼓山那边一阵风似地逃走了。山西人见“鬼”害怕的跑了,胆子也大了,决心弄个水落石出,就不远不近地跑了上去。跑了五六里,已进了鼓山,那“鬼”在一个山弯一捌 就不见了。山西人伸着脖子,四下寻找也没看到“鬼”的影子。这时东方渐渐亮了,周围也渐渐看得清楚了。不一会儿,他拐过一个崖头发现下边有个小山洞。他胡乱在山坡上抓了一把枯枝干草,点着,就举着火,掂着棍子进了山洞。

    走到山洞尽头,忽然发现有一个披头散发、衣裳破旧不堪的妇女,非常害怕地蜷曲在洞角。山西人慢慢走近,和气地问她是哪里人,干啥的?她才哭啼啼诉说了原因。

    这女的是村里一个窑工的妻子,因窑场生意不好,丈夫脾气暴躁,动不动拿她出气,不是骂,就是打。她忍受不了,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再没敢回家。白天好藏在山洞里不露面,夜里饿极了,就跑到窑神庙去偷供品吃。后来她又偷了窑场。由于她不熟悉窑场的路,夜里又慌里慌张,难免碰倒窑器等,发出“稀里咣啷”的声响,夜里传得远,怪吓人的。她因为长时间不见阳光,脸色十分苍白。就这样,窑神庙闹“披发白面鬼”的事,就越说越玄乎,越闹越大了。

    天大亮后,村里人到后庙里去看,见供桌也翻了,人也没了,只剩下行理卷扔在殿角。一个个吓得大气儿不敢出,溜出了庙门,七嘴八舌地说:这山西人准是死了!正议论着,只见那个山西人领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回来了。大家围住一瞧,啊,原来是本村早就不见了的那家媳妇,都很惊呀。一五一十说了事情的经过,众人这才明白了闹“鬼”的缘由。

    有好事的早去通知那妇女家里来领人。那个窑工跑来,见自已的老婆还在,很感激山西人,就让他在自已的窑场干活。自从发生这事以后,义井村民都家家和睦,窑工们再不打骂自已的老婆了。

    山西人有了活,在窑场干得很卖力气。他在外闯荡时间长,见得世面多,经验丰富,就劝当地窑场烧别的瓷货,尽量不和彭城瓷器货打对家。窑工们觉得有理,得用当地丰富的黑瓷土,终于烧出了砂锅、砂壶等砂货。用这些砂货烧水煮饭,色道好,不转味,很受老百姓的喜爱。这里还专门烧制民用的撞瓶、插壶等瓷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逐渐使义井陶瓷又兴旺发展起来,成为“磁州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说,义井镇的砂货瓷器,在明朝的时候,还被郑和带出国,飘洋过海,周游世界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