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艺术创作和企业经营管理,您更钟情于哪种?
刘远长:我当副厂长4年,厂长8年。从事行政工作,可以说有得有失,失去了很多的个人创作时间,也付出了一定的健康代价。但组织上的信任使我不得不逼迫自己思索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思索变成现实,行政工作让我对市场、对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感到比较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任职期间,和同事们一道努力,建成了一座融陶瓷文化、陶瓷生产、陶瓷旅游为一体的古建筑群——明清园。
从内心来说,我更醉心创作,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选择更多地专心创作。
哈哈罗汉的喜乐
《瓷器》:您从事瓷雕创作40多年,造型语汇丰富多彩,创作了许许多多既具艺术价值又广受市场欢迎的瓷雕作品。《哈哈罗汉》是其中的代表作,能谈谈《哈哈罗汉》吗?
刘远长:上世纪80年代正是我创作热情高涨的时候,《飞天》、《天女散花》等代表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相继问世的。在当时,这些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并不多。当时我正担任设计组长,设计出让专家鼓掌,让大众接受的作品,成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颇有人情味的《哈哈罗汉》我是从1981年开始设计的,曾数易其稿,1988年投产。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题材,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摈弃繁琐,用极其简单的雕塑语言刻画出一个体态饱满,憨态可鞠,笑容满面,现代感极强的罗汉形象。与原来的罗汉造型相比,五官更集中,显得更滑稽更夸张。同时,流动的衣服纹饰简练明快,细节的处理也比较到位。
《瓷器》:您对于“《哈哈罗汉》养活了一个厂”的说法是怎么认识的?
刘远长:坦白说,最初创作时的心态是想做成精品名作,并没有想规模化生产,因为如果规模化生产,艺术品的属性就将被商品的属性所取代。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哈哈罗汉》非常受市场欢迎,把它带到香港和葡萄牙的展会上一亮相,即被众人争抢,因为数量有限,我只得用笔画出来送给客人。
随之而来的是同行的大批仿制,保守地估计仿制量可以用千万计。这个给无数人带来欢乐的“罗汉”在海内外市场持续热销,维持了20多年。
对于《哈哈罗汉》养活了雕塑瓷厂的说法,我认为有点夸张,不过倒是为带动厂里的人就业创业打下了一点基础。
继《哈哈罗汉》之后,我又推出了异曲同工的《笑口常开》,继续采用罗汉题材,色彩淡雅,雅俗共赏。目前正在创作的《万事如意》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也算是对陶瓷雕塑收藏爱好者们的交代吧!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