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有致,五个区间亦有五子登科之意。枕上中部刻囍字,多为婚嫁、节日等场合使用。通体施黄釉,釉面温润,光滑凉爽,头部枕在上面,让清凉之气自上而下迅速传入身体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快速降温、安然入睡的效果,所以古人过夏天,为了解凉、睡觉舒适,自唐宋起开始使用陶瓷枕头,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床上寝具。
马口窑烧造的陶枕基本样式相差不大,但枕形、大小、长短各异。登科是古代科举考试及第之意,也是封建社会鼓吹“学而优则仕”所要达到的目的。五子登科又称“五子高升”,题材来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燕山府人士窦禹钧培养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的故事,《三字经》中就有“教五子,名俱扬”之句,五子登科遂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这件马口窑陶枕纹饰流畅,将“五子登科”四字和囍字刻于枕上,除了有着祈望子孙后辈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应试高中的美好寄托,还有新婚之夜使用此陶枕从而达到“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双喜临门的一份渴盼。
 
清 代 麒麟送子囍字坛
以满画工的通体装饰形式,突破了马口窑陶器常见的分层装饰和开光装饰的单一性。肩部饰蝙蝠纹,腹下为莲瓣纹,底部圈足为云头纹。在上下回纹间隔的区间内,由麒麟送子、喜鹊登梅、童子戏莲及囍字组合成充满祥瑞、喜庆的主题图案。麒麟脚踏祥云,童子手持莲花骑在麒麟背上,喜鹊在梅枝间穿梭,硕大的囍字占据了较大空间,有喜上加喜寓意,画面立意美好,纹样装饰细腻精美。马口窑作为植根于荆楚大地上的民间窑口,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其器身上的图案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如婚俗喜庆、祈福愿望等,渗透着鲜明的民俗风情。麒麟送子源于我国古代的祈子风俗,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画面通常为童子骑坐在麒麟背上,手持莲花、笙或玉书。麒麟为古代四灵之一,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马口窑麒麟送子囍字坛为婚嫁场合使用的定制类器物,一般以一对的形式出现,其功能为盛装婚礼场合饮用的喜酒,有对新人婚姻幸福、早生贵子、喜事连连的祝福之意。
 
清光绪 诗文香筒
高20厘米,口径12.2×11厘米。椭圆形。敞口,外撇。上粗下细,下腹部鼓出,宛若石鼓。平底。正面长方形回纹开光内阴刻两句诗分左右排列:“万物千香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诗句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秋日偶成》中的三、四句,意思是说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充满了理学哲理。马口窑陶匠对诗句略作修改,更贴近香筒主题。中间为香筒烧制时间:“大清光绪丙申年。”可见此香筒烧造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香筒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作为古代净化空气的室内用具使用,马口窑烧造的香筒则主要是用来存放祭祀的香烛,一般放置在家家户户中堂的供桌上。据江汉平原旧俗,晚辈只要去亲属家给长辈拜年,或祭奠刚过世的老人,一进门,首先要从香筒里取三支香点燃执于手中,晚辈跪下,同辈鞠三次躬,然后将燃香插在香炉里。这件香炉造型优美,黄釉和酱釉相融合,釉层肥厚;文字端正,刻写有力,引用诗句契合香筒功能,可谓别开生面。(编辑:王国良 蔡冰冰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