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谬。
碗里  一片破缺却温暖的叶,
那是残山剩水参破了枯荣,
投射于心之镜像
幻灭浇灌出的常寂之光,
洞穿了冰冷的图腾。
那片漂浮在黑邃中的叶,
载着21克迷失的幽魂,横穿历史的虚空。
境风浩浩,凌乱了披发与裙裾,
渡劫者悠远晦涩的在唱:
“一叶飘空天似水,临川人唤渡头船。”
秋水堂前,
青原行思苍老的背影,
以那禁忌之名
媒媒晦晦
启示红尘中苦行的禅者
飘零的客心 ——
见我,见性,
见天地,见苍生。
一片深秋黄叶漂泊在漆黑茶盏的水影中,随着茶汤的晃荡,飘摇如风中之烛,浩浩如苍穹中不灭的创世之火,茶人的心也随之神思恍惚.......叶,若浮若沉,只是梦幻泡影。茶,苦涩还甘,恰似人生无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由茶、盏、叶共同营造的意象世界,简朴、虚静、空寂、破碎、枯槁、幽玄、唯美,恰是汉杨雄《太玄经》所说:“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斑斑,万物粲然。”也正合白杨法顺禅师之偈,“只可默会,难入思量。看不见处,动地放光。说不到处,天地玄黄 。”物我两忘的观照之间,令人顿生一种对枯荣生死的明悟和廓然无圣的脱达。
 
这是一只宋代吉州窑的木叶茶盏,历代名物典范之一,它展示了古茶器最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意境。与建阳窑所谓曜变作为一种非人控因素的罕见结晶变异不同,它匠心独具,高度发挥了古代工艺家的创造力,融汇宗教、技术和人文的时代精神,发展为成熟的可控技术和产品系列。
在古代物质文化体系中,吉州木叶盏是禅茶文化的独特“法相”,一个以象征为表达手法、以陶瓷为载体、以禅茶美学和人文精神为核心而创设的文化符号,辨识度极高。也是艺术史一次离经叛道的美学革命、形式创新和人文实践。从材料、形式、手法上,皆堪称宋代“反传统”、“反体系”、“反范式”的先锋艺术。这种全新的艺术触媒,充满自由度、想象力和叛逆精神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很难纳入传统的类型谱系,仿佛逾越了审美道统和艺术史的时空框架。
 
传世名器如大阪东洋美术馆藏的南宋吉州木叶天目茶碗,为江户时代加贺前田家族传承下,高度契合了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一脉的日本禅茶精神及其简静、枯寂、自然的美学意蕴,备受推崇,被定为日本国重要文化财(图3)。禅宗和僧侣茶法东传日本,与宋代浙江天目山的国际传道活动关系莫大,日本僧人视西天目山为临济宗的祖庭,天目山窑及其相仿的其他宋窑如吉州、建州黑釉茶盏传入日本后被笼统称为“天目盏”,是以日本馆藏诸名物也有了“吉州木叶天目盏”的称谓。
近年来该类藏品备受世界各大机构名馆的重视,同类存世典型器还有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美秀美术馆等所藏数例。(图4、5)
国内馆藏亦有数例,又如上博、江西省博、丰城市博、上饶市博等馆所收藏(图6、7、8、33),其中以1996年江西省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的木叶茶瓯作为该类考古标准器(图33)。
吉州木叶盏作为非正统主流的文化符号,文献中难寻其踪迹。直到1938年刊印的邵蛰民撰、余启昌增补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一书中才这样写到:“碗为黑色,带黄斑。碗内现黄色秋叶一片,似已被蚀者,异常俏皮。此数碗本存于清宫一殿中,此殿所藏者皆清以前历代有名之瓷器......知当时即什袭珍藏者。乃此数碗后在景阳宫陈列……””余氏为清末要臣、学者和收藏家, 而且民国时期吉州窑考古未兴,其所述应不假,可见吉州木叶盏一直被皇家当作世代宫廷内藏珍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数款木叶盏,或许就有昔日这些清宫旧藏之物。






吉州木叶盏在公共考古、文博事业、社会收藏活动的普及推动下,受到了广大茶文化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