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效增加装烧数量,提高产量。
 
匣钵 Y5出土
 
瓷权 Y5出土
 
小罐 Y5出土
 
双系瓶 Y5出土
 
白瓷 Y8出土
 
白瓷盘 Y10出土
 
瓷器 Y10出土
 
瓷羊 Y5出土
 
瓷狮 Y5出土
遗物
八号窑址出土有白釉双系罐、白釉褐彩双系罐、器盖、行炉等。在其他窑址发现的遗物有匣钵、瓷权、瓷罐、双系瓶、白瓷碗、白瓷盘的瓷羊、瓷狮等瓷塑。
 
第一地点二区作坊 (Z1)
作坊址
作坊Z1 位于Y11西部,为地面建筑。平面呈圆形,直径4.2米、残高0.52米。Z1周边用不规则耐火砖与少量圆柱形窑柱平砌而成,内部填有少量不规则形小块耐火砖与窑柱,形成内圈。内外圈之间距离0.90米,南壁被破坏。耐火砖上填充白色粘泥。
 
第一地点二区作坊(Z3)
 
第一地点二区作坊(Z3)出土瓷器
作坊Z3 平面呈长方形,西墙开门与窑门相连,南北墙与Y11南北护壁相连,东西面阔8.54米、南北进深7.55米、残高0.13~0.32米。Z3分东西两间,西间西墙与Y11的窑门相连,开间3.60米,西北部堆积煤炭,东北部成排摆放有曲腹盘,其他部位为空地。这间房应为窑工的操作间。
 
房址 (2014F1)
房址
房址F1位于二区西北部,为地面起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面阔8米、进深4米,四周干打垒土墙厚约0.30米。室内东、北设曲尺形火炕,炕内发现3条烟道。F1现存地面与平面呈倒“L”形炕,室内地面中间有0.40×0.60米的柱洞,把F1分成两间,门道在南面中间偏东。
 
2016F1空拍照片
 
第一地点二区房址(F1)出土瓷器
2016F1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进深11.9米、东西面阔10.7米,墙残高0.3米。房址内有9个柱础石。圆形烟囱在西北角,残高0.5米。中间为中厅,中厅北部有炕,西与烟囱相连。
发掘收获
 
金白釉钵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白釉褐彩花卉纹钵 冮官屯窑址出土
生产时间:从现有发掘资料Y10看,该窑场生产应始于辽代晚期,而在Y1下面尚未发掘的那个窑应该更早。盛烧于金。Y7出土“天王”款铭文瓷片,这是金末叛将蒲鲜万奴自命的名号。一区出土的酱釉双系瓶,二区H37出土的四系瓶,都是典型的金末元初的器物。可见这些窑口最晚可到金末或元初。
 
金白釉双系罐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带铭鸡腿坛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黑釉兽头形埙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黑釉兽头形埙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黑釉兽头形埙 冮官屯窑址出土
从T2地层出土物及其胎釉微量元素检测来看,官窑口第一地点生产的时间段可分为四段:辽晚期、金早期、金晚期、金末元初。
 
金黑釉兽头形埙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黑釉四系瓶 冮官屯窑址出土
产品釉色:除高温的白瓷外,还有低温铅釉器,后者以建材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琉璃建材。仅从官屯窑出土的琉琉建材及以往冮官村发现的金代买地券记载有“瓷窑务”来看,就可以判断该窑场在辽代当和官府有密切关系,而在金代其管理机构为瓷窑务。同时,在白瓷、黑瓷中都有一部分精品,说明该窑场的产品不全是粗瓷,这是以往所不知道的新发现。说明该窑场不仅烧民用瓷,也烧官用精品瓷,据此关于辽金瓷器史或东北地区的瓷器生产史都要改写。
窑炉:已发现的十余座窑炉均为馒头形窑或称马蹄形窑,属北方传统。但Y8窑床采用土炕烟道铺底做窑床的做法,对确保最下层装烧瓷器的温度有益,这种做法在明代武当山琉璃窑场Y2也有发现。说明至少在金代冮官屯窑场早已掌握该技术,目前为止这是全国最早把炕洞取暖技术应用于窑炉建造。这种技术是否和烧造琉璃有关,需要进一步工作证实。Y10的通风设置、火膛收缩成方形的砌法,均说明砌窑技术的进步。
 
金黑釉弦纹双系罐 冮官屯窑址出土
 
金黑釉折肩罐 冮官屯窑址出土
生产技术:从发掘出土的石碾轮、碾槽和作坊Z1来看,作为粉碎工具、原料加工装置,与以往在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