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毛病。上京窑瓷器的装饰部分极少,似以素瓷为主流,器底刻有记号印,是本窑瓷品的一个特点。
李文信在文中明确指岀:“根据岀土瓷片来说明上京窑岀品的种类和器式,从釉色上说,有白瓷、黒釉、绿釉三种,白瓷岀土量较多,胎釉质量很精,制作也较精致,有装饰的器物均为白瓷,白瓷有杯、碗、盘、碟、盂、盒、瓶、壶、坛、罐各种。”可见辽上京故城窑生产的瓷器是很精良的,种类和器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报告又强调说:“瓷质细而胎薄,釉层薄而均勻,所谓普通的器式更与河北曲阳定窑和钜鹿岀土瓷品接近,这些特点表现与定窑的传统作风相接近。”可以看出辽上京故城窑的制瓷技术是很成熟的,堪与定窑比肩。
 
风雨将至前的辽上京南塔(王阳摄)
李文信对辽代上京故城窑瓷器评价颇高,他定论道:“若与北宋白瓷胎质比较,仅次于河北曲阳县涧瓷村定窑上品,比钜鹿出土的白釉器好得多!白釉为含铁质釉料之一种,因胎质细白,故胎外不挂白粉衣而釉色纯白,此种优良瓷质不但为辽瓷所仅见,即在北宋白瓷系中也是较少的。”
李文信亲见并发掘的辽代上京窑
这件精美的“白瓷荷莲碗”传递出有关辽代上京窑的岁月声音,那么,历史中的上京窑是何面目,究竟怎样?李文信在他的《林东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瓷窑址》考古发掘报告中,有详细介绍。
据李文信报告记载,辽上京故城窑是在解放前发现的,窑址位置在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今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三里,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的皇城内。临潢府城在乌尔吉沐伦河西岸的肥沃平原上,原分汉城和皇城两部分。皇城在北面规模较大,略呈方形,中有大内宫阙遗址;汉城与它南壁相接做横方形,规模较小。皇城西壁中段跨于一小漫岗上,上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址一处,寺址山门前漫岗东趋平地的缓缓斜坡上,就是上京窑的分布地点。
 
辽上京皇城内日月宫遗址旁的漫岗斜坡地即上京窑的所在地(资料片)
上京窑址分制造现场和烧成窑室两部分,规模不大,全部用地面积南北约80、东西约50米。南部圆形漫岗上是窑室所在,地面保存着大大小小如馒头形的土堆六七个,残碎瓷器片、窑具片散乱遍地。北部地势稍平,有由西向东伸展的平岗两道,岗上微现建筑物遗址痕迹,但无砖瓦石块,估计当时工作场的建筑物似极简陋。南岗上瓷器片、窑具片、陶器片的散布很密,面积也较广;北岗上瓷片较少,原料石块、白色石英砂、普通小石块和铁渣块等散布较密。由此可知,南岗上当是制坯场,北岗上当是制料场地的遗址。
 
日月宫遗址出土的神秘妇人头像(资料片)
在这个遗址中,虽仅掘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废窑坑,原建筑物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是一面有出入口的圆形窑室,与今日河南彭城镇、山东博山两窑场的窑室相同,是北方常见的圆室窑。与华南的长洞窑和江西景德镇介乎长圆之间的窑室完全不同,和当时热河赤峰的缸瓦窑屯辽瓷窑、辽宁抚顺大官屯金瓷窑相同,与此后在鞍山和辽阳两市发现的辽代瓦窑窑室的构造也一样,这可能是当时通行的一个窑室结构。
该窑原料仅存有黄白色矿石一种,虽未经过科学分析,但凭肉眼观察,知是一种质不太纯的长石类,外表很像石灰石,但硬度很小,质细滑而岩层多呈厚板状,是制造器胎的主要原料。据调查所得,这种石料在巴林左旗白塔子村(辽庆州址)附近、满琪克(独石山、在辽祖州前)附近及此窑西方五里的白音戈勒村后岭都有岩层露出,而后一处又存有古代采石坑,或许就是由那里开采来的。
 
内蒙赤峰林东辽太祖陵文保提示碑(张松摄)
燃料方面,由于窑址中植物灰的大量存在,由于没发现煤和煤焦渣,由于以林东为中心的二、三百里以内至今没发现过煤层,可知此窑是用草木而不是用煤做燃料的。
火性方面,为氧化焰烧法。由于木柴火焰长或通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