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陶所用黏土及羼和料及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原料的区别
2021/10/9 12:41:55

【关键词】黏土;羼和料;古代制陶原料
【摘 要】中国古代的制陶原料有黏土、羼和料两大类。根据光谱测定和化学分析的结果,可将制陶原料中的黏土分为普通易熔黏土、高铝质耐火黏土、高硅质黏土、高镁质易熔黏土;因羼和料不同,古代陶器除泥质陶外,还有夹砂陶、夹云母陶、夹蚌陶、夹骨屑陶、夹炭陶和夹陶末陶等。其中“高硅质黏土”的概念比较重要,可将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区分为两类不同的产品:制作印纹硬陶的原料是高硅质黏土,而原始瓷制胎的原料是瓷石类岩状矿物。
制陶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制备、坯体成型、坯体修整、坯体装饰、陶器烧制、烧制后装饰(指彩绘陶)等六道工序。其中,原料制备是工艺流程的基础,如果第一步走错,就会步步走错,对古人来说制陶不会成功,对今人来说,研究古代制陶工艺也不会成功。制陶原料研究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中国古代的制陶原料有黏土、羼和料两大类。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考古工作者将出土层位可靠的典型陶片提供给科技工作者进行检测。科技工作者采用光谱测定、化学分析等科技方法对陶片进行检测,得到了大量数据。本文依据这些数据,分别对古代制陶所用的黏土、羼和料进行分析。
黏土
黏土是制陶不可或缺的原料,因为它有黏性,加水后有可塑性,与羼和料之间有结合性,在制陶工艺上称之为“塑性原料”。沙土是由大量的沙和少量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由于沙土缺乏黏性、可塑性和结合性,不能作为制陶原料。
黏土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另有少量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钛(Ti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氧化锰(MnO)、氧化磷(P2O5),统称为“助熔剂”(由于氧化锰、氧化磷的含量不高,平时不计算在助熔剂总和之内)。
黏土的颗粒越小,黏性越大,可塑性越好,结合性越好,坯体的干燥收缩率越高。从制陶原料角度,可按化学组成含量的不同,将黏土分为普通易熔黏土、高铝质耐火黏土、高硅质黏土、高镁质易熔黏土四类。其中以普通易熔黏土最常见,高镁质易熔黏土最少。
(一)普通易熔黏土
普通易熔黏土的化学组成以低氧化硅、低氧化铝、高助熔剂为特征。“普通易熔黏土”即一般的易熔黏土,与“高镁质易熔黏土”相比,后者氧化镁的含量格外高。“高助熔剂”有助于降低氧化硅和氧化铝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有助于黏土的烧结(即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把坯体转变为陶器。
例如表一中所列湖北宜都市城背溪、枝城北遗址出土城背溪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编号为 2、3、4、6、7 的标本其氧化硅占比52.76% ~67.15% ,氧 化 铝 占 比 16.60%~20.09%,助熔剂(Fe2O3、FeO、CaO、MgO、K2O、Na2O)总和占比 11.22%~14.36%,属于普通易熔黏土。
 
(二)高铝质耐火黏土
高铝质耐火黏土的化学组成以低氧化硅、高氧化铝、低助熔剂为特征。因为氧化铝的熔点为 2054℃,是耐火材料,所以这类黏土称为高铝质耐火黏土。
学术界对“高铝”的含义并无严格界定,承蒙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何堂坤先生于2010年当面告诉笔者,他认为可以暂将氧化铝含量大于 22%者视为高铝质耐火黏土和高铝陶。他曾统计过6件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的高铝陶的成分,其氧化铝含量为22.12%~29.38% ,平均值为26.32%;还统计过51件同一时期的南方和北方的普通易熔黏土陶胎的成分,其氧化铝含量为10.60%~21.41%,平均值为17.03%。依此,“22%”恰好处于6件高铝陶标本氧化铝含量的下限附近,51件普通易熔黏土标本氧化铝含量的上限附近。
表二为山东章丘市城子崖遗址出土的山东龙山文化白陶的化学成分检测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