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处布满火石红。这样的砚滴是当时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皆处于高端的人士才能使用的,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器物。



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
 
龙泉窑烧造的砚滴造型还有牛形、鱼形、乌龟形状等
在韩国考古出水的中国元代沉船“新安号”中的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
 
“新安号”中的元代龙泉窑牛形砚滴
 
“新安号”中的元代龙泉窑鱼形砚滴
 
元代龙泉窑船形水注,北京翰海2020秋拍,成交价11.5万元人民币
 
明代龙泉窑青釉船形水滴,中国嘉德香港2018年秋拍,成交价5.9万元港币
龙泉青瓷对宋元经济的重要贡献
个人感觉这种观点十分偏颇。因为古代中国陶瓷不单单满足了帝王自己奢侈生活的需求,还由此突破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技成果。从隋唐到晚清,中国从陶瓷中赚取的外汇无数。
 
在韩国新安前海打捞出的元代贸易商船,命名为“新安号”,上有20682件中国陶瓷。
相关资料显示,南宋在泉州的外销瓷价格让人震惊,居然与黄金等价。当时仅泉州、广州、明州三地外销陶瓷的市舶司税收就高达250万串铜钱,这占南宋当时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新安沉船出水的龙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60%以上,足以说明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惊人数量。
可以说,没有帝王大量砸钱造成了陶瓷科技的不断突破,长期保持了我国的技术优势,也无法形成中国陶瓷成为千年来垄断世界成为全球抢手商品的历史局面。
而现今拍卖场上的天价官窑和精品民窑价高难得的原因也在于此。它们是我国古代万亿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根基。
 
龙泉窑 “马蝗绊”碗在南宋时流入日本,室町时代就已残破,仍被历代日本贵族奉为至宝,因碗上锔钉像马蝗,故名。
龙泉青瓷的突破
龙泉青瓷的如玉釉色,在南宋到达巅峰,如上文的南宋“马蝗绊”碗在日本残破后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将军足利义政便派遣使者携带此碗重赴中国,希望能重新照此烧造出一只一模一样的茶碗。
 
南宋龙泉窑 “马蝗绊”碗,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被日本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而那正是中国的明朝,龙泉窑的衰落和当时工艺的失传,使得当时的匠人无法烧制出类似的青瓷茶碗,中国匠人便使用金属锔钉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也有一说是丰臣秀吉从朝鲜找来工匠在日本工匠协同下将茶碗重新锔住)。
而在北宋时龙泉青瓷无论是器物造型,烧造工艺还是装饰风格上基本同北宋越窑完全一致,是对越窑制窑传统的继承,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
北宋时期的龙泉,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较薄,釉色青中带黄。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温粘度较低,易流釉,釉面光泽感强。
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



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
如这只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敞口,斜弧壁,深腹,底出浅圈足。内壁划花以篦状工具划出花瓣纹。青釉薄而透明,发色浅淡,雅致清心,外壁见垂釉。
北宋龙泉中晚期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约有窑址30余处。这时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
由于北宋龙泉精品数量不多,所以现在市场价值也很高。




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
在工艺上,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器物多有支钉痕。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此碗便是采用裹足满釉、足底刮釉、垫饼装烧工艺烧成。圈足修削工整,露出灰色胎,足心留有垫烧的糊底痕迹。
及宋室南渡,大量北方的制瓷工匠南迁,带来了北宋官窑、汝窑、耀州窑等北方青瓷的制瓷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