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上严儿古窑址
2021/7/23 18:01:53

中国古代陶瓷窑口众多,粗略统计达200多个。明清之前,通常同一地区的多个临近窑口会烧造相同风格的陶瓷,组成一个窑系。如龙泉窑系的金村窑,大窑,溪口窑烧制的龙泉器最为精美高级,为主要的大窑,其他龙泉窑口的产品就价值较低。
通常古代窑址大多离离河水溪流较近,这样无论瓷土加工还是往来运输都比较方便,如龙泉窑系的大窑、金村、溪口以及东边库区的许多岸边窑址群,都曾经离溪流较近。
 
上严儿古窑址
可上严儿古窑却非常另类,建在了在高高的山岭中,距离紧水滩水库有几公里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窑口却在上世纪60年代,突然爆红,实现了最大逆袭。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上严儿古窑的咸鱼翻身是因为这个小东西——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也有专家认为是南宋)。据考古学家朱伯谦回忆,它是由当地百姓在上严儿古窑址中捡到的,按照收藏家和考古界的通常说法,属于为人不屑的窑底货和出土情况不明的采集品。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砚滴为古时文房用具,也称水滴、水注,为研磨墨时供水之用。此器作舟形,有仓棚和艄棚,船舷两侧置有栏杆,船舱内有两位雅士,面前摆着一壶温酒。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
棚顶落有一笠帽,左边一着蓑衣艄公正做爬上船舱顶部的动作。原因为何?可能是突有大雨船夫急着取下帽子。如此逼真细腻的造型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再现了江南烟雨中舟行湖上的一幕,让人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名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历代瓷器逆袭之王
这件砚滴可称逆袭之王,除了出身小窑口,它还不属于拍卖行爱强调的“传承有序”之例。仅凭借其自身的精湛工艺,顶级粉青釉色,浓厚的文人渊薮成为了龙泉青瓷的代表杰作。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它获得当时国内陶瓷专家的一致赞许和推崇。1966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龙泉青瓷》彩版图录中,即荣登封面。
 
宋代马远绘寒江独钓图,原存于圆明园内,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993 年,浙江省博物馆首次进行浙江古代青瓷的海外文物展览,它的保险费用是全部 90 件文物中最高的,堪称标王。
龙泉窑中的文人器
宋代皇帝抑武重文,文人地位较高,生活优渥,文人用器的精细讲究程度也从此上了个大台阶。
  南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船形国宝砚滴中可以看到,宋元龙泉窑砚滴在重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造型已十分讲究,其题材多为清雅的人文典故,寓意美好吉祥。这时的砚滴已经升华为文房案头的清供雅赏,成为瓷塑艺术品。
如这件元代龙泉窑魁星点斗砚滴也十分典型。魁为第一的意思,书生科试都想得考场夺魁,拜祭魁星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从宋代就有。
 
元代龙泉窑魁星点斗砚滴,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藏
这件砚滴整个造型构思由“魁”这一字的字形展开:一个青面獠牙,头上长角的如鬼神灵一脚外踢,这在意义和外形上都和“魁”字的左边相一致。他右手执笔,左手握斗,组成了完整的“魁”字。
让我们看看元代龙泉砚滴的局部细节特点。
 
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
此砚滴为人物坐像,人物表情传神,姿态悠闲,衣纹飘逸洒脱,疏密有致。腹中空,侧面有管流状出水口。通过这件文房器具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头戴软乌纱,宽袍大袖,腰束衣带悠然而坐,传达出了独特的素雅高逸之感。
 
元代赵孟頫人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
此器通体施翠青釉,积又处更显青翠碧绿似玉,釉水肥润,局部伴有开片,底部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