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窑陈列之:“绚丽的装饰艺术”
2020/10/29 16:41:36

 
      装饰艺术是陶瓷价值得以体现的基础,也是陶瓷制作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陶瓷装饰,是在陶瓷器的表面或坯体上进行艺术处理的加工工艺,它对提高陶瓷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艺术价值以及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节 胎体装饰
      景德镇瓷器胎体装饰是指在坯胎上用刀具、扦、模范等工具勾勒或翻印出各种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或不施釉),然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艺术加工形式。其手法多样,主要有刻花、印花、剔花、镂空、贴塑等。
      一、刻花
      景德镇刻花始于唐代,盛于宋代,以后各朝各代都沿用。它在刀法使用上多为单入侧刀,即斜握刻刀刻花纹于坯胎上,线条一边深一边浅,这便是景德镇宋代独创的“半刀泥”刻花法。
      二、印花
      印花是将坯胎在拍模前套装于刻有图案的模具上,退模后再上釉烧成,瓷器图案呈凹凸状,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是南宋至元代景德镇最常见的瓷器胎体装饰手法之一。
 
宋代青白釉刻花纹碗
 
南宋青白釉印花碗
      三、剔花
      剔花,即留花剔地,是先用竹扦或铁扦划出花纹,再用刀具剔除花纹以外的胎泥,使花纹凸起,类似于浮雕。宋代以来,景德镇历朝几乎都曾使用过此法。
      四、镂空
      镂空是将坯胎挖出一个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六方形以及环形的小孔,或将坯胎上的图案以外的空间镂空剔透。此法既起到了排气、避免坯胎在高温烧造中炸裂的作用,又增强了制品的美观效果。
 
宋代青白釉剔花牡丹纹圈足炉
 
元代青白釉镂空枕
      五、贴塑
      贴塑是先将泥料搓成小条,再捏成花纹图案,然后用泥浆把花纹粘附在瓷器的胎体上,从而形成浮雕效果。
      六、捏雕
      捏雕,即用手捏成瓷器雕塑,如花蕾、花瓣、花叶、花枝以及雀冠、鸟羽等。它是先用坯泥搓成泥条或压成泥片,再用桠扒等工具手捏成型,边捏边粘接。宋代,景德镇湖田窑曾烧制了一批精美的捏雕瓷器作品。
 
宋代青白釉贴塑龙虎瓶
 
宋代青白釉捏雕花卉纹直口壶
      第二节 色釉装饰
      色釉,即颜色釉,主要分为低温和高温两种,其中,高温色釉是在石灰釉中利用氧化钙作助熔剂,在1200℃以上高温中烧成;低温色釉是用氧化铅作为助熔剂在700——900℃的温度中烧成。景德镇传统色釉产品有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卵白釉、霁蓝、孔雀绿、娇黄、均红、郎窑红、天青釉、乌金釉、茶叶末等。这些美轮美奂的色釉产品,素有“天然宝石”之称。
      一、宋代青白釉
      青白釉,俗称影青釉,创烧于五代,成熟于北宋,是一种含铁量较少、在还原焰中烧成的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高温色釉。景德镇青白釉以釉果为基础,以釉灰为助熔剂,釉色莹润,如冰似玉,充分表现了其自然天成的内在韵律和无穷美感,是中国宋代青白瓷窑系中最杰出的代表。
      二、元代黑釉
      黑釉是在青釉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与青釉一样,都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景德镇黑釉瓷盛行于元代,以湖田窑所产最为精美,著名的品种有兔毫、鹧鸪斑等。
 
北宋青白釉龙虎枕
 
元代黑釉高足杯
      三、元代卵白釉
      卵白釉因釉色呈失透状,色白微青,酷似鹅蛋色泽,故名。且因其印花纹中多带有“枢府”二字,又称为“枢府瓷”,即元朝中央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民窑中定烧的官窑瓷器。卵白釉含钙量低(约为5%),钾,钠成份增多,粘度大,没有青白釉流动性好和透明度高。其装饰多为印花,也有戗金、五色花等。
      四、元代霁蓝釉
      霁蓝釉,又称“洒蓝”、“霁青”及“祭蓝”,是一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