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新:景德镇窑业遗存的考察与研究
2018/1/10 12:38:12

    江建新:景德镇窑业遗存的考察与研究〈一〉
      第一章 南河流域古瓷窑址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安徽祁门接壤,东接婺源,南邻万年,西连波阳。处于中低山区丘陵地带,东北稍高,西南较低,东北西部多山,群峰林立;东南部丘陵、平原连绵起伏。境内山脉属黄山余脉,高峰多集中在东部山区和北部、西部地段。而到西南则向下倾斜,高度为海拔10米左右,境内山林茂密,植物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1.5%,气侯温和湿润,年降雨量1600-1800mm。昌江为境内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市,市境流长115公里。北河为昌江上游大支流,主流自东北向西南曲折回旋至五一桥,汇陈田诸水而南下倒湖入市境,自此始名昌江。昌江流经船芳里,迂回至杨村,于右岸接纳小北港水,而后过峙滩至明溪,于右岸纳建溪港水,又下行至旧城,汇东河水。祁门至旧城间河宽一般至150米以内,流经古老变质岩区,水浅多滩。旧城以下观音阁至景德镇市区西瓜洲,河床均被瓷器碎片与窑具复盖,举世罕见。在三闾庙南侧,西河汇入昌江,经市区南约4千余米,在韭菜园于东岸纳南河水,继而河道折向南流,至凰岗后入鄱阳湖,通长江。昌江上游地区群山高耸,森林茂密,中游地带多小平原,进入波阳县境后,北西开阔,为滨湖水网区。景德镇座落于昌江中段东岸,处于东河、南河、西河的交汇之间,其主要支流东河上游的高岭和东埠村是高岭土的产区和水运码头,元明时期高岭土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河运往景德镇,而该河源头绕河一带出产的釉果,也是通过这条河流运往景德镇的。其另一支流南河(小南河)一带森林植被茂密,上游一带亦出产瓷土,宋代这里出产的瓷土和三宝蓬出产的瓷土都是通过该河运往景德镇。昌江上游祁门,下游的星子县也出产瓷土,明后期和清代景德镇制瓷的瓷土都是通过昌江运往景德镇,而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则又是通过昌江入鄱阳湖,进长江运往国内外的,昌江河是景德镇窑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之一。
      南河位于景德镇市南部,昌江东岸,又称历降水,全长76公里,流域面积566平方公里。源出婺源县西北五谷尖之南麓,婺源境内河道弯曲,坡陡水急,流经湘湖街,于界首樟树亭入景德镇境内,会历水为南河。南河曲折流向西南,经塘下至黄泥头纳柳家湾水。南河又下行21公里经湖田村至景德镇南郊小港嘴东岸入昌江。以下介绍的窑址,均分布于南河附近,多依山傍水。
      第一节 湘湖窑址
    湘湖古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东15公里湘湖乡湘湖街村,南侧临南河,北接景婺公路,四周环山,为一山间小平原。历史上这里经济文化发达,风景优美,为《浮梁县志》载“湘湖八景”之地。在村周围数公里散见有大量窑具、瓷片,可见历史上这里窑业兴旺。经初步调查,该窑址的遗存集中分布在5处,即内傍坞、窑前山、桥头、栏窑山、牛栏头。
      内傍坞在村北300米处,遗存有三处。其中一处遗存物由东向西倚山坡堆积,遗物有:五代灰胎青釉瓷,白胎白釉瓷碗、盘残器;另外二处遗存遗物由南向北倚山坡堆积,遗物为灰胎青釉,白胎白釉瓷和影青瓷碗、盘残器。三处遗存的堆积面约2500平方米。窑前山在村北约450米处,遗物由东向西依山坡堆积,东西长50米,南北长35米,山坡下古瓷片甚多,瓷片主要是五代灰胎青釉和白胎釉瓷残器。桥头在村东南侧,遗存东西长约50米,南北长约45米,堆积厚度约0.5-0.7米,瓷片为五代灰胎青釉和白胎白釉瓷残器。栏窑山在村南折西,遗存面积约400平方米,其出土瓷片有的釉色均匀洁净,胎骨细腻洁白,称为“粉定”器。其它以灰白色、水绿色厚胎瓷片为多,亦有少量划莲荷,牡丹辨纹影青瓷片,均为宋代遗物。牛栏头在村东侧,遗存南距南河100米,面积达1300平方米,瓷片有灰胎青釉,白胎白釉瓷和影青瓷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