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网遍访陶艺名家——当阳峪窑烧制技艺传承人柴战柱
2016/5/24 17:11:42

 
      瓷网总经理朱东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阳峪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柴战柱大师陪同下,参观当阳峪窑绞胎瓷博物馆。
      绞胎瓷亦称“搅胎瓷”或“绣花瓷”,始烧于唐代,兴盛与宋代。绞胎瓷各种纹理由胎而生,最大的特点是其纹理表里如一、自然和谐、内外相通、一胎一面,有“瓷君子”之称,被誉为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
      “靖康之变”后,当阳峪炉熄火灭,绞胎瓷制作技艺从此失传。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的一些陶瓷专家纷纷奔赴焦作当阳峪考察,致力于绞胎瓷制作技艺的恢复,焦作本地也有不少艺人默默进行了十几年的烧制试验,但都没有成功。绞胎瓷,如梦幻般美丽,又如梦幻般遥不可及。
  直到21世纪初,中断千年的绞胎瓷技艺,终于在柴战柱的手中重放光芒,他实现了众多陶瓷专家的夙愿。





      经过近20年的精心研究和努力,柴战柱大师攻克了绞胎瓷原料加工工艺参数、绞胎瓷烧结工艺参数、绞胎瓷纹饰技法等多项难题,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辛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工艺。现已恢复了唐宋时期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的十种基本做法:羽毛纹、编织纹、团花纹、菊花纹、流云纹、三角纹、方格纹等,并在传统胶胎瓷技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已创作出30多种新绞胎纹,共计100多个品种。



柴战柱大师为朱东明总经理详细讲述了绞胎瓷的历史、恢复发展及传承创新的历程。



      柴战柱大师详细介绍并现场表演了,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的全部过程。
      柴战柱,男1964年出生,河南济源人,现任焦作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2007年12月,取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2008年6月,获河南省知识产权文化大使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9年4月,被授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6月,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4年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大师。 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2004年9月,“绞胎艺术瓷及其生产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05年9月 ,“系列绞胎艺术瓷工艺品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05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金牌奖
      2006年,绞胎瓷作品《硕果》、《花器》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8册美术教材
      2007年9月,“焦作绞胎刻提花瓷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08年6月,《龙凤宝瓶》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大赛一等奖
      2008年7月,小摆设《劲牛》、《羊》获得外观设计专利
      2008年8月,《中华龙》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正式典藏
      2009年4月,《万众一心》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
      2010年12月,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201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4年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大师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