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了可以蒸煮食物的甗、为了坐在地上取食方便的高足“豆”(古代的盛食器)、有保温功能的带盖钮的鼎和碗等。在装饰上除素面磨光外,还有划纹、弦纹、方格纹、附加堆纹、圆圈纹和镂孔等。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高足黑陶豆 高18.3 口径28厘米 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蛋壳陶,是典型龙山文化所特有的一种陶系。器形仅见高柄杯一种,其特征是器表呈黝亮的黑色,器形规整,器壁极薄,最薄处接近蛋壳,但质地却极坚硬。由于其薄如蛋壳,故称为蛋壳陶。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掘城子崖遗址时,首次发现了蛋壳陶,后来蛋壳陶就成为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柄杯 高17 口径11.9厘米 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整器为两部分套合,杯身作宽沿,直壁圜底,下承圆筒状且两端外侈杯柄,上饰平行凹弦纹数周。该器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山东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柄杯 高22 口径8.8 底径4.8 柄长8.5厘米 1972年山东临沂大范庄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蛋壳陶器仅见高柄杯一种。说它薄如蛋壳决不是夸大之词,据实测所得,器壁最薄处仅0.2-0.3毫米。这种器物的器身往往留有细密的旋纹,无疑这是由快速 陶车成形所致。它的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器壁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即使在今天,制陶的能工巧匠也很难轻易仿就。
    在田野考古发掘中,这种制作精美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很少在一般遗址中发现,往往集中出于大中型墓葬之中。这种情形表明,蛋壳黑陶杯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高级 “奢侈品”,决不是一般氏族成员所能使用,只能是被少数氏族首领或军事领袖所独占,用以显示其尊荣的身分和显赫的地位。龙山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的发展 阶段,这种阶级的分化、社会分崩离析的情形,也在这蛋壳黑陶高柄杯上反映出来了。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黑陶双耳杯 高12.5 口径7.8 底径4.5厘米 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鸟喙足黑陶鼎 高18.5 口径26厘米 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夏 黑陶盉 高32 口径5.6 底径12.8 厘米 1990年伊川县南寨遗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