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城皇瓦窑
2015/3/4 20:28:32

皇瓦窑是位于海城市的一座清代琉璃窑,目前仅余遗址,因内有大量待解之谜而一直为考古界所关注。由鞍山市博物馆等部门组成的调查队对皇瓦窑进行了初步调查,已得出有关结论。
在史书或是文献上,有关皇瓦窑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海城县志上这样记载道:“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窑(即皇瓦窑),制成黄绿琉璃瓦,清时工部特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这使得皇瓦窑遗址的调查成果愈发显得重要。
“皇瓦窑,顾名思义,就是给皇帝的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的地方。”在市博物馆,有关人士这样介绍说。据这位人士介绍:“过去,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使用琉璃建筑构件,一般人家没有资格用。和木质建筑材料相比,琉璃具有不易被火烧、豪华气派等特点。”
在去年四月份的现场调查以及后来带着各样问题数次前往遗址所在的缸窑岭村后,调查人员终于弄清了皇瓦窑的初步情况:
“皇瓦窑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烧造宫廷琉璃窑址,它参与过沈阳故宫等建筑的兴建和维修”,在整个调查中,这是一个被调查人员形容为“最具意义”的收获。
得出皇瓦窑为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的结论并不难,因为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废件上写着“清宁宫”、“崇政殿”、“福陵”等宫殿、陵寝的字样,由于史料上查不到东北还有第二家烧造宫廷琉璃窑址的记载,实际发掘中也找不到这样的“例证”,于是,调查人员认定———“皇瓦窑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烧造宫廷琉璃窑址”。但是,皇瓦窑究竟为哪些宫殿、陵寝提供了建筑构件?它是参与了这些建筑的建设还是仅为这些建筑的维修提供材料?这都是调查人员必须研究的课题。
在东北,清代主要的宫殿、陵寝有沈阳故宫、永陵、福陵、昭陵、北陵等等。从文献记载上看:始建皇瓦窑的侯氏人家是“明万历三十五年从山西移来的”,这一年是1607年。而在1598年,当时尚称为后金的“清王朝”兴建了在东北的第一座大型陵墓———永陵(即二祖陵、又称兴京陵)。而皇瓦窑兴建时间不仅晚于永陵的建设,史料上也没有皇瓦窑参与永陵建设的记载,调查人员更没有在遗址内采集到有关“刻有永陵标识的建筑构件”,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皇瓦窑参与永陵建设的可能性。
有关皇瓦窑的另一个背景情况:“皇瓦窑遗址位于海城市析木镇缸窑岭村北沟山下,占地1.5万平方米左右,遗址内由窑址、官厅、琉璃影壁、伯灵庙、老井、泥浆池、红土场、白土场、晾坯场等组成,当年由侯氏家族世代管理。调查人员在去年4月份的考察中,重点考察了一号区窑址,并在遗址及缸窑岭村内收集到100多件瓦当、大脊、垂脊、大吻、琉璃砖等建筑构件,这些构件,都是烧窑时的废品,术语称为废件。废件普遍没有上釉,因此推测当时的釉很贵,所以稍有缺陷的构件不经上釉就被丢弃了。”
据史料记载,1629年(即皇太极时期的天聪三年),“清王朝”开始兴建沈阳故宫的主体建筑,如大政殿、东华门、西华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这一年,福陵也破土动工,随后不久,昭陵开始兴建。这时,侯氏(侯振举)因在努尔哈赤建造东京城时特送绿釉盘碗而被加封为世代五品官,皇瓦窑亦被指定专为宫殿、陵寝烧造琉璃建筑构件。调查中,有关人员还在皇瓦窑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写有“清宁宫”、“西华门”、“福陵”等字样的废件,因而,基本上可以肯定,皇瓦窑参与了沈阳故宫的主体建筑及福陵、昭陵等陵寝的建设。
“这也是皇瓦窑最鼎盛的时期,此后,它只为沈阳故宫、陵寝的修缮提供建筑构件,这种修缮一直持续到清末。”有关人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