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的概念不准确(见《收藏界》2005年第9期)。这类产品的定名之争,其实质问题涉及到这类产品的技术渊源,即这类产品是独自创新发展的,还是在北方钧窑的影响下产生的?如果仅从产品的风格和特征而言,称其为”类钧釉”似乎更准确,但是要在中国古陶瓷的谱系中为这类产品找到相应的位置,那它仍然只能归属于广义的“钧窑系”。
有民间收藏者提出,清溪窑的产品主要出土于重庆合川境内,据此推测清溪窑的主窑可能在合川。对此观点,清溪窑的发掘者陈丽琼女士并不认同,她认为清溪窑的主窑尚未现身,因为目前发掘面积太小,她建议加快发掘研究的进度(见《宋代重庆造上了顶级拍卖会》,《重庆晚报》2007年4月27日47版)。笔者曾于2005年夏天,对重庆清溪窑的主要窑址梓桐窑进行实地考察。从考察情况看,目前已发现的窑址规模不大,产品质量多数较粗,而古玩市场中常见的清溪窑精细产品较少发现。笔者认为,目前已经发现和发掘的窑址,只是清溪窑址群中很小的一部分,生产精美器物的清溪窑窑址,目前还未找到,但其位置,可能就在附近。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