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瓷坛泰斗王锡良与张松茂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4/11/27 16:39:17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就是唐代的两位顶级诗人,即并称为“李杜”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大文学家一生都曾游遍祖国的奇山秀水,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激情,创造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诗歌文学,成为中国诗坛的两座巍峨的高峰,千百年来令人敬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称赞两人“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大文学家韩愈在《调张籍》诗中对他们评价更高:“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宋代大文豪苏轼说:“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他们的友谊和成就一样,均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千古佳话。
        无独有偶,在1300多年后的当代陶瓷美术界,有两位年龄相差12岁的瓷坛泰斗,他们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同样是12岁开始学艺,同样是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誉的陶瓷美术家,同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当时景德镇乃至江西省仅他们两人获此殊荣),他们的家庭同时被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世家”。他们就是并称为“王张”的当今陶瓷美术界泰斗级大师王锡良和张松茂。 
        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黔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幼年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张松茂1934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5岁随兄来到景德镇与父母一起生活(其父张德生早年拜“珠山八友”之一的刘雨岑为师学画瓷器),12岁辍学随父学艺,1953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1956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和制作。1959年,37岁的王锡良和25岁的张松茂,同时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锡良和张松茂相识相交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自小便是邻居,那时王锡良家住在毕家弄,张松茂一家租住在詹家弄,两家相距仅百米左右。张松茂最早学的是当时很少人学的图案,画的是不起眼但却是一件完整的艺术瓷必不可少的边角,当时就已有了一定名气的王锡良,那时便经常请张松茂这个“有灵性的邻居崽俚”到家里来帮忙画边角,从此结下长达60多年的友谊。后来,两人都因艺术成就突出先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邻居成了同事。
        王锡良比张松茂年长12岁,两人虽无师徒名份,但张松茂在艺术上始终把王锡良当作老师。张松茂少年入道之时,王锡良已经是在业内获誉甚多的青年才俊,少年张松茂对青年王锡良非常敬仰。王家早年请张松茂帮忙画边角,使他有了与“偶像”直接接触的机会,张松茂不仅画边角特别尽心尽力,而且特别珍惜这“近水楼台”的学习机会。
      因为王锡良年长并且入行出名早,尽管两人成了同事,早年就被王锡良的人品和画品折服的张松茂,一直将王锡良视同师长。王锡良也以张松茂为知音,两人不仅在陶瓷艺术领域共同切磋互相影响,而且在生活中和政治上互相帮助。如果说王锡良对张松茂的帮助主要是在艺术方面的话,在他们“黄金时代”所处的那个特殊时期,因为家庭出身好、政治表现突出而担任美研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松茂,给予“白专典型”王锡良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庇护”。
        当时,有一位领导想整王锡良,讥讽他说“王锡良只会画两下瓷器,如果不给他瓷胎,让他画匣钵去?”听了这话,张松茂立即予以反驳:“如果不生产笔墨纸,全国那么多画家又画什么?”那位领导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