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大天价瓷器,解析其身价之谜
2013/11/21 21:42:09
清雍正官窑粉彩蝠桃寿纹橄榄瓶
拍卖时间:2004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赠给上海博物馆
成交价:4150万港元
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出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官窑匠师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明了粉彩。据说雍正皇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因此当时的工匠对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从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辉煌。宝瓶的瓶体高约38厘米,绘制了粉彩八桃两蝠,桃子象征“长寿”,蝠是“福” 的谐音,寓意福寿双全。据考证,这种瓷器乃帝王后妃做寿之用。
据说,这只宝瓶在登上拍坛之前,一直在美国一位前国会议员家里,被改制成台灯的灯座,而且肚里装满从遛狗的后花园挖来的泥沙。直到这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亲一批古董出售时,拍卖行的专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沾满尘埃的稀世珍宝。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
拍卖时间:2005.5.2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成交价:4492万港元/ 4762万人民币
此器是乾隆早期御窑厂烧造的器物,器型规整,工艺精湛奇巧,集粉彩、珐琅彩、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器,纹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文化,代表了中国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1984年纽约苏富比拍出该瓶的价格为54.6万港元,至今升值约80倍。
元十四世纪中期青花“锦香亭”图罐
拍卖时间:2005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成交价:4900万人民币
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亭台、花草、人物都栩栩如生。此罐为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1989年5月香港苏富比曾以308万港元的价格拍出。
元前后不到一百年,作为一个王朝,它虽然短暂,但元青花却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颗珍珠。有趣的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如明、清直至民国,仿元青花瓷器几乎没有,因为元青花瓷器当时资料和器物都很缺乏,况且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也很少书写纪年款识。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断代界限上,每每见仁见智。到了明朝永宣时期,又是中国青花高峰之一,后人中爱好者和牟利者大都关注明永、宣的青花瓷,却忽略了元青花,这才是一座尚未开发的宝藏。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仿元青花瓷器才出现。
元青花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量销往海外的中东地区。它的器型以大件为主,如大盘、大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长颈瓶、高足碗等。而盘、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则多行销到东南亚一带。在当今世界上,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此外,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亚的日本,以及西亚、非洲、欧洲、北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与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拍卖时间:2006.6.3
拍卖公司:北京嘉德
成交价: 5280万人民币
这件“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源自著名收藏家陈清华先生的旧藏。
该瓶通体呈八方形,长方形腹部有八面开光,圈足外撇。堆塑而成的凸起装饰线,横向将瓶身分隔成六个部分,纵向以八条金彩为装饰线,整体的装饰图案被分为四十八个部分。瓶身装饰图案富丽华贵,构图繁密,层次清晰。口部、足部分别在黄釉上绘矾红蔓草纹图案作地,上绘粉彩变形蝙蝠纹;肩部、胫部同样是在黄釉上绘蔓草纹图案作地,上绘双螭拱寿纹;瓶颈部以粉彩在同色釉地上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