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州窑兴废时间的探索
2012/8/25 3:17:54
吉州窑是唐宋时代的名窑之一。遗址在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西侧。由于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属吉州所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又自东汉至宋,在永和曾置东昌县,所以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
永和镇是一座风景幽美的古市镇,地处吉安市南五公里的赣江中游江畔,青原山位于其东,神冈山巍然其西,庐冈屏蔽其南,凤凰山翼于其北,赣江横流,与禾川汇合而东,地不甚广,而山川秀丽。水陆交通方便,陆路,是古代江浙与闽广来往必经之地;水路,往北顺赣江而下,经南昌出鄱阳湖入长江,可通往全国各地,向南溯江而上,出赣州可达闽广。更有那鸡冈龙度的腻土,山区的松林,有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的瓷土和燃料资源。所有这些,构成了吉州窑发展的重要因素。
吉州窑是民办窑,产品也属民用器皿,品种多样,造型朴素,釉色绚丽,艺术精美,深受群众欢迎。在吉州窑瓷业兴旺时期,这时窑火终年相望,聚而居者千家,层楼锦铺处处皆是,游人客商络绎不绝。传说古时各地为了采购吉州窑瓷器,在永和设有许多会馆,如有济南会馆、应天会馆、浙江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等等。近年在国内许多省份,在丝稠之路,在南海之滨,均发现有吉州窑瓷器;在英国、日本、南朝鲜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吉州窑瓷器。它的产品不仅行销国内外,而且在国风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故永和有天下三镇之一称。
吉州窑创于唐代后期,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明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千年以后的今天,在永和镇西侧,仍能看到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窑岭,连绵不断,蜿蜒起伏,座落在树林田舍之间,各色古瓷残片,俯拾即是,镇内街道路面,全用匣钵和瓷砖铺的,有些房舍庭院,也用匣钵和瓷砖砌成,留存着浓厚的古瓷都气息。
吉州窑在我国瓷业史和民间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过积极的影响,但古文献中很少记载。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行家们的关注,写有论文和专著,但有些问题提法不一,现就有关吉州窑的兴废时间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吉州窑创业于何时?对此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宋时开窑。《庐陵县志》说:"吉州宋时有五窑。宋时江西窑器出庐陵之永和市。"《青原山志》永和条说:东昌窑是"宋时开窑,取鸡冈龙度腻土作器"。以此为据,长期来许多人认为吉州窑是宋时开窑,如《陶说》、《中国陶瓷史》、《吉州窑遗址概况》以及有些《中国古代史》等均持这一看法。二是认为五代时创业。在《东昌志》中,钟彦样的《东昌图境记》一文写道"永和名东昌,上自汉唐,事迹无传,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圩市,祠庙寺观始创。周显德初(954-955年),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磁窑团,有团军将主之。及宋浸盛,景德中(1004-1007年)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磁窑烟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辐辏。……"这段话把吉州窑的建窑,发展和兴盛时期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有人以此为据,认为吉州窑是五代时创业。近几年来的文章,均持这一看法。三是认为唐末五代时或更早些时间建窑。蒋玄佁先生在《吉州窑》一书中就介绍了这种意见,他说有人论证吉州窑是中国唐代以来重要窑之一。日本小山富士夫先生也认为是唐代建窑,但都是根据收藏的实物,通过分析推论出来的。我认为收吉州窑应是唐代后期建窑,有如下几点理由:
蒋玄佁先生在吉州窑的兴废中谈到,在吉州窑遗址地面上曾发现早期的青瓷片。这种青瓷的烧造方法是衬块烧法,而在绍兴出土的三国纪年瓷器和唐绍兴余姚窑(即越窑)的"大中八载"(854年)残器均用这种原始烧法,这种烧造方法一般在九至十世纪时就已废弃。吉州窑的早期青瓷,其胎质都属火炻质黑胎,这一特点和余姚窑极为接近。一九八零年冬,在发掘吉州窑二号遗址及对其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