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1瓷主席专用瓷揭秘
2012/1/31 21:01:41
“7501”瓷诞生起因
1974年,毛主席有较长一段时间住在湖南长沙。12月份,中办主任汪东兴打电话请江西省公安厅的黄庆荣到长沙,布置毛主席到江西的行程及警卫接待任务。当时在场的湖南省公安厅高文礼副厅长拿出了一个瓷盘,说:“这是给主席用的。”瓷盘上的图案是毛主席喜欢的红梅。黄庆荣看后觉得这个瓷器很粗糙,随口说“这个瓷器不怎么样,红不红,白不白的,我们江西造出来的肯定比这个好”。江东兴说:“你能行吗?恐怕也难吧。”黄说可以试一试。这个被当今社会称为传奇绝作又带有无限神奇色彩的烧制事件,就在如此平淡而轻松的气氛下确定了。
1975年初,中央办公厅考虑到毛主席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吃饭咀嚼很慢,这时毛主席已搬到中南海游泳池驻地,烧饭的地方离主席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出现饭菜送来了,不能按时用餐,经常将饭菜放凉了都没有进餐。所以汪东兴于1975年3月份,要求江西省为毛主席制作一套日常生活用瓷,并要求每件瓷器都要加盖,既能保温,又可防尘。毛主席是湖南人,最先安排湖南省生产,但对送来的图案不是很满意,所以中央办公厅打电话给江西将任务下达到景德镇“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制瓷任务。这个任务是陶研所1975年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故称7501任务,为此生产的瓷器称为7501瓷。并且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古代称颂瓷器的最高境界为标准,同时又能代表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既要符合毛主席的使用要求,在产品的艺术风格上要符合毛主席的审美情趣,力求简捷、朴实、典雅、端庄,又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用瓷。
1975年9月,江西省将这批“7501”瓷送达中央办公厅,汪东兴等人一同开箱观看,认为质量非常好,大家都很满意,认为是毛主席用过的最好的瓷器。但专门为毛泽东特别制作的只有这一次。据说釉下彩产品是供毛泽东单独进餐时使用,釉上彩产品用于毛泽东与家人或宾客共餐时用。这批瓷器后来就送给毛主席专用,毛主席每次只使用10来件,由于每个菜盘子和饭碗都有盖子,既能保温,又能防尘,工作人员都很满意。汪东兴说,毛泽东主席不但对图案满意,对瓷形也很满意,毛主席习惯用菜汤拌饭,而此前使用的菜盘较浅,菜汤盛多了容易溢出,这次新设计的菜盘比较深,可以盛较多的菜汤,主席每次吃完菜后,往往端起盘子将汤也喝完。另外毛主席也特别喜欢釉下彩红梅图案的文具,晚年他不能用毛笔写字,但红梅图案的文房用品一直放在他批文件的桌子上,老人家常常凝视欣赏,并经常把小号釉下彩红梅笔筒拿在手上把玩。毛主席去世前一直在使用这批瓷器。1976年毛主席在书房接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人以茶代酒时,碰杯用的就是釉下彩红梅图案茶杯。
“7501”瓷的设计与制作
接受任务后,陶研所抽调集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及当时国内顶尖的工艺美术大师、工程技术人员共40余人,分为3个攻关小组,即“釉上”、“釉下”和“雕塑”三大创作组,进行试制,其中包括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汪野亭的女儿汪桂英,刘雨岑的儿子刘平,徐仲南孙女徐亚凤,以及戴荣华、彭兆贤、康家忠、张福平、张祥等。造型设计由当时的设计室主任汪桂英和李雨苍两人负责,经过研究采用传统的一些优秀样式,如碗采用正德器型,盘类采用了和合器,但并非完全生搬硬套,而是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动、提炼,使之比过去更为端庄、饱满,线条也更流畅、优雅,画面是发动全体瓷绘艺术家参与设计工作。
所领导把设计稿件汇总在一起报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后,挑出其中刘平设计的釉上彩“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