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造于汝州”的史料
2019/11/5 14:17:46

 
      清张九钺,字度西,号陶园、紫岘。湖南湘潭人。生于康熙六十年,卒于嘉庆八年,即1721年—1803年。乾隆二十七年,中顺天乡举人,历江西南丰、峡江、南昌,广东始兴、保昌海阳知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因海阳盗案,牵连落职,自此,遍游嵩、洛、偃、巩间。晚归湘潭,主讲昭潭书院。
 
      张九钺,诗文宏博,才名震一时,诗学太白而得其真气。清代诗人邓显鹤赞曰:“名在当世。当世诵其诗,至推为乾隆朝一大宗盛。”著有《陶园文集》十二卷,《陶园诗集》二十六卷,《陶园诗余》二卷,《束鹿志》、《六如亭院本》二卷,《历代诗话》四卷,及《峡江志》、《偃师志》、《巩县志》、《永宁志》、《晋南随笔》等。乾隆十二年(1777年)至四十二年,撰成《南窑笔记》。《南窑笔记》载:"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响茹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
 
      审读张九钺的《南窑笔记》,可知:
      1.柴窑造于周武德年间,回答了柴窑的创烧时间。
      2.柴窑的油料中添加了玻璃,玛瑙,回答了柴窑釉色何以美,以及柴窑的继承者——汝窑,釉料中添加玛瑙的由来。
 
      3.柴窑的特点是“四如”,即“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响茹磬。”
      4.指明了柴窑的创烧地点,即“造于汝州”。
 
      5.指出柴窑的市场价值非常高,即“瓷值千金”。
      6.指出柴窑的创烧,来自武德皇帝的命令。《南窑笔记》,是当前所掌握史料中,唯一载明柴窑“造于汝州”者,弥足珍贵,值得汝州人骄傲和作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汝州杨占营)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