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瓷器与唐诗文化
2015/5/17 11:26:00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之一。与许多文化形态一样,瓷器本身就包容了很大的文化容量。瓷与诗、瓷与茶、瓷与酒、瓷与绘画、瓷与书法等构成了复杂的文化综合体。长沙窑瓷器在中国的瓷器舞台上较早地让我们领略了这种情怀和辉煌。
      唐诗是中国文化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大唐的兴衰和荣辱,也托举了中国文学的光华和璀璨。长沙窑瓷器上出现的唐诗诗文,没有理由不让我们相信这承载唐代主流文化的载体之一——长沙窑诗文瓷壶的重要性。
 
青釉褐彩“一暑(树)寒梅南北枝”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残高13厘米,流下腹部用褐彩书写:“一暑(树)寒梅南北枝,每年花开不同时。南枝昨夜花开尽,北内梅花犹未知。”以直白活泼的语气道出花令时节的自然场景。
      长沙窑开辟了用诗歌、警句装饰瓷器的先河,它也是世界上诗词民谚最多的古瓷。在欣赏长沙窑瓷时,人们往往会沉浸于器物上的诗文艺术之中。长沙窑瓷因为有了这泥与火写就的不朽华章,才显得粗放而不失典雅,古拙而不乏灵气,其文化韵味大大提高。
      这些唐诗的内容折射出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文人雅趣,有商贾市井,有婚姻爱情;有离别友情,也有仕途坎坷等等。如这首瓷壶上的题诗:“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
      古代歌谣中,女子往往把月或日比作自己的丈夫。这首诗通篇表达的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前两句是妻子自己的表白,她说,自从与丈夫别离后便独守空房,心不离方寸,思念之苦没有人可以诉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专一,对丈夫的情和对丈夫的爱,其中还有许多只有夫妻间才能体味到的内涵,包括相守的甜蜜,相离的痛苦,相依的温馨,相别的期盼等等。
      后两句从字面理解,夜色蒙蒙,妻子在痛苦的等待中,突发奇想,祈望晚风刮起来,将她的思绪发送到蒙蒙夜空中去吹却掩月的浮云,将满肚子按捺不住深藏已久的话语,尽情地向自己的丈夫倾吐,这是妻子忠贞的情愫。如果再深入一层理解,诗中妻子的心是要通过送风却云,云开月见,使月亮露出美丽的容颜,让夫妻俩见面重逢,表达了妻子渴望急切地见到丈夫的心情。这首二十个字的小诗将一个深情、浪漫、富于想象的妻子的形象和心态,刻划得惟妙惟肖,情韵无穷,宛如小夜曲般,别有动人之处。
 
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高15厘米,底径9.8厘米,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曲柄。多棱短流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爱情诗一首,是描绘男女因相见恨晚而造成不能相守的遗憾,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这种瓷器题诗的出现,其实是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所致,首先是因为唐代诗歌的盛行,妇孺皆嗜,以诗题瓷,无疑是投其所好。再则,“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社会复杂多变,人们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荡和冲撞,各阶层以及各行业的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希望社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于是粉墨登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长沙窑的瓷器就成为了一块抒发情感,表达心情的场所。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意。
 
青釉褐彩“上有东流水”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残高20.8厘米,底径11厘米。腹部褐彩书行草五言诗一首:“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此诗文壶应为订制,作为祝贺新居者的礼品。其书笔画随意流畅,笔意洒脱自如。
      比如这首题诗:“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妆。水流红粉尽,风送绮罗香。”
      这是一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