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紫砂壶的通用范本
2013/10/17 21:22:57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作品《浪击壶》。
    从被烧造成型的那一刻起,紫砂壶便注定“一生”与茶结缘。一把紫砂壶如果不用来泡茶,那么它就像毫无生命力的“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爱茶者对于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但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紫砂泥也不例外。目前,随着紫砂泥越来越稀缺,要想选购一把令人满意的紫砂壶,你会发现已经难上加难。
    除了价格飙升使得高档紫砂壶逐渐成为投资新品种,就是普通紫砂壶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由几年前的千八百元涨到了上万元,这还不包括名家烧制或年代稍远一点的壶。
    目前,如何鉴赏、保养紫砂壶,已经上升到了珍藏投资的高度。紫砂壶的投资珍藏也已成为文人雅士理解茶文化的另一种方式。无论深谙茶道者,还是普通的茶文化爱好者,都渴望得到一把像样的紫砂壶。但怎样的紫砂壶才能称得上是一把好壶呢?其实,只要是好壶,都可以用一套相仿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我们称之为“紫砂壶评价的通用范本”。概括起来,鉴赏紫砂壶优劣的尺度可归纳为四个要素、三个主要因素和五个字。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作品《横把洋桶》
四个要素: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
    “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的意味;
    “气”即气质,壶艺所有内涵的本质美;
    “态”即形态,作品的高、底、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以上四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好作品。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作品《雄起》 
三个主要因素: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底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相协调;
    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执握、壶身的附近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著名青年陶艺家张燚作品《仿古如意》
五个字:当今,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泥、形、工、款、功”来概括。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用标准。
    “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抚摸,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近年来流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紫砂壶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