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炉: 静对一炉香
2014/4/1 20:50:25

 
    在文房用具中,琴炉是件不能缺少的重要物件。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   
 

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人在书斋抚弹琴筝,看着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闻着阵阵而来的幽香,真有身入仙界、物我两忘之意境。
 
民国 白铜琴炉
 
  铜海棠式琴炉(一)   
 
铜海棠式琴炉(二)   
 
天象耳小琴炉 
 
大明宣德款琴炉   
 
蚰玉焦叶纹小琴炉   
 
六角冲耳琴炉   
 
牡丹铜琴炉   
 
青瓷琴炉
    焚香抚琴,寄“高山流水”之寓,悠悠琴韵,袅袅幽香,此乃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情怀之所在。白居易诗云“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以及谢惠连的“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无不表达出古代文人对于“香”以及香炉的钦慕与爱恋。
在中国文化中,“香炉”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趣。置于书桌,则思骛八极,文如泉涌;放于琴案,则胸中沟壑,地动山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缕沉香,袅袅不绝,洇染出一幅中国文化独特的剪影。
 

    琴炉,或可曰之为“情”炉。作为“香”之承载物,香炉的制作绝不可随意为之,泛泛而作。其间的吟哦与推敲,拿捏与雕琢,无不浸润制作者的苦思与情感,其寸草之心,才造就“香”与“炉”相得益彰,两相辉映。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