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创作的文化身份问题
2012/2/16 21:53:07


  在多元文化时代,陶艺作为一种创作,有不同的出发点。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创作,是一个首先必须界定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陶艺作为个人收藏、作为景观雕塑、作为旅游商品等不同意义出发来讨论陶艺创作,也可以从现代艺术传播的意义上、从陶艺媒材研究的意义上、从工艺技术发展的意义上来加以讨论。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代替我们从当代文化背景出发来讨论中国陶艺创作问题。在这里,区别创作的现代性和当代性是必要的。艺术史的现代性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前现代的启蒙问题,现代主义的个性问题和形式问题。在各种陶艺展上,看到中国陶艺家在抽象和乡土之间犹豫,一心寻找个人语言和个人样式而绝少关心当代文化问题时,我不能不心存疑虑:以陶艺作为行业小圈子的创作活动对当代文化有何意义?其浓重的现代主义情结,除了无奈地扩散西方现代艺术的既有成果之外,剩下的恐怕就只有商业利益和由此带来的功利主义、庸俗化及对于前卫艺术的反感了。
 
  当代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后现代性,而后现代一词中的Post,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转换、一种变迁、一种反省,甚至是一种反对。后现代艺术的主要变化是知识态度的变化,放弃精英化的、反传统的、征服外在世界和社会公众的个人英雄主义,转而面向大众文化和历史资源,不拒绝母语传统和区域特征,直面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和精神问题。艺术创作首先是对问题的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呈现的个人智慧。这种个人智慧来自每个人不同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人格倾向和思维方式,但并非个人英雄主义。处于后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个人是不完整的、局部的、片面的和有问题的,因而无法以英雄化的个人主义姿态面对整个世界和全部历史。艺术家不再是现代主义文化中自明和全能的“造物主”,艺术创作也不再是艺术家强加给社会和他人的形式发明,它只是艺术家思维智慧、思想观念和生存经验在形式中的表达、在媒体中的实现,而这种表达的实现乃是具有普遍性的当代问题和具有特殊性的个人体验遭遇的结果,因而艺术必然具有观念性的特点。所谓观念,无非就是问题的针对性和艺术解决的智慧性。至于手艺和技术,够用为止。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精英的、民间的各种手段,都是可以取用、可以转换的资源。既然形式的挪用、拼接、复制和形式的原创具有同等价值,那艺术创作的意义何在?显然体现为个人智慧及思维水平对他人对社会对历史的当下贡献。
 
  由此,后现代艺术的文化身份问题,不是一个行业身份问题,而是我们切入当代文化问题的背景、角度和方法。如果说这就是前卫意识,有什么不好呢?时至今日,前卫意识已不仅是反抗意识,也不仅是自我意识,而是问题意识,问题中的人、人的问题和人带来的问题。这种追问基于一个出发点,即精神的生长、丰富、深化与发展对个人而言是必要的,对他人而言是共生的。这是生命的价值追求,也是艺术的价值追求。陶艺之为艺者,为什么不能具有前卫性呢?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