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的第三境界——极限陶艺的语言解析
2011/8/20 21:29:48

    中国现代陶艺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当代艺术新浪潮冲击下,陶瓷艺术中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艺术风格—那就是极限陶艺的实验探索,我们称之为现代陶艺发展的第三境界。这种新的艺术语言从开始就已经走出了对自身传统陶瓷语言样式的反叛,以及个性精神对材料的介入阶段,并进入了对自身价值观的明确认证时期。掘其“现代陶艺”的第三境界,极限陶艺如各种现代艺术一样,极力寻找自身未来的多种可能性,从而重新定义艺术,也试图超越时代理性,用艺术的手段呈现精神的探险历程,为生命显现力量。
    现代陶艺的第三境界的发展,离不开外在影响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崭新特质。中国社会在信息传播、商业、国际贸易和娱乐文化等方面迅速全球化。它已成为中国当代陶艺中不可回避的表现题材。在语言方式上,极限性的写实手法成为反映这一内容的直接方法,通过写实外观的描绘让对象自身散发出它的最新潜质和力量。另一方面,当代陶艺返回日常性使写实主义方法重获新生可能。它不再以对纯粹社会的描绘和批判现实主义为背景,而是揭示投入现世和日常性中所遭受的幻想、在人群中的游戏和自我释放的自由感。当代陶艺也因此找到适用大众消费和平衡政治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内在的要求在广义的层次上皆应属于一种极限观念表达的概念。
    从极限陶艺所代表的现代陶艺的第三境界来看,它所面对的是世界艺术发展大框架内的话语体系。无论在材质范围﹑工艺手段﹑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表现等方面,以及在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媒材表现的多样化,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成就,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艺术创作的历史经验。这使得它主要就是区别于以往泥性传达,不再热衷质朴原始充满过程感的的艺术趣味,不再满足视觉审美,而是借助陶瓷媒介的极限语言,表达观念的作品,也就是,这种形式上的极限陶艺追求的不再是意趣,而是作品背后的观念或者是更加大胆新颖刺激的现代形式。极限陶艺的一个重要实践是对陶艺写实造型的极限性重新认识。写实陶艺和观念艺术的结合使中国当代陶艺找到了一种造型和前卫性结合的方式,并逐步成为一种当代文化的潮流。写实和观念的极限性被在陶艺的第三境界中被实践后,就使中国当代陶艺真正具有一种前卫性和当代文化背景。
    所谓的艺术中的极限和观念倾向,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就成为重要的新潮艺术。极限陶艺正是受此思潮影响和历史的必然所形成。探讨现代陶艺的第三境界——极限陶艺的语言,我们可以从技术极限、观念极限、技术与观念结合这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来看技术极限因素。极限陶艺它反对把业余陶艺和专业陶艺混淆的作法,认为仅仅靠艺术家的瞬间感受,并不足以形成严肃的艺术。强调艺术创作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必须具有周密的计划,相信艺术是要通过高度专业训练的结果,主张陶艺需要高等的艺术训练。历代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都是在有限的形式中创造出来的。尽管这是一种传统的视角,但陶艺家的“手艺”也决定着作品的质量高下。陶艺家对工艺技术的利用与冲突,恰恰是陶艺本体的魅力所在。从国外的一些优秀的陶艺作品中不难看出其对材料研究的水平以及制作的精湛“手艺”。 “写实的极限性”是对新的艺术媒介和手段,新的形式和结构乃至新的情感和思想的探索而并不意味着放弃技术。
    同时技术极限的表现性常赖于“极端的写实性”它有着鲜明的波普艺术的面貌,陶艺家们凭着精雕细琢的耐心,沉浸在丰富的细节刻画中,精确、清晰、忠实于事物的原貌是它的最大特点。虽然承认极端写实是艺术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是依据原貌进行再创作,而是完全忠实于要用陶瓷材料表达事物的景象。通常这类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