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凝玉琢 传神写照——专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胜
2011/8/24 14:26:16


  走进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胜的青凝斋,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自然、清雅的世界,这里摆放着一件件造型各异、制作精美、温润典雅的青瓷作品,它们不仅是自然美的化身,品性中还有一种超然、平淡、含蓄的美感与文人雅士的情趣。故而青瓷也是恬淡闲逸生活的良伴。“青瓷”可堪称“君子瓷”。
  这些青瓷作品的作者正是黄胜。他在创作上一直坚持真实的个性,表达他对所处时代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生活无限的憧憬,淡淡的忧郁感充满乐观的精神状态。他选择温润典雅的影青釉色,作品强调生命的宣泄、强调直觉与无意识,强调对偶然效果的把握,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强调作品的构成效果,强调艺术语言的纯化。
 一、青年时代的追求与向往
  黄胜的创作之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上饶自古以来就以风光秀美、景色怡人著称,这里的文人名士代有辈出,各领风骚数十年。黄胜就出生在这座秀美的城市。他出生于文人家庭,父亲是上饶市文化馆馆馆长,美协主席,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爱好美术、喜好绘画,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黄胜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在那段时期,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开始革新思想,改革政治思路,而这之前,艺术为政治服务,艺术家不能张扬个性,不能接受西方艺术流派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界非常活跃,各个艺术流派都迸发出自己的艺术思路与想法,更多地去与西方艺术交流相融,甚至在这时有人提出了“反传统” 的艺术思路。
  

 


      黄胜在陶院学习期间,就已能感受到这种新文化思想对学院教师、学生的影响与导向,张扬的艺术个性,追求新颖、怪奇的艺术风格,最大限度地释放被压抑的能量与创造力。学院雕塑创作方面又以周国桢、吴天保、姚永康、吕品昌老师为风向标,他们从传统中走出来,积极探索现代陶艺手法,不断用充满性格的作品去征服美术界。在这期间,他虚心地向老师们讨教学问,勤奋好学、善于琢磨,张扬艺术个性,积极探索学习现代陶艺,对新鲜、怪奇的艺术风格非常喜欢。
  “比我大10岁的吕品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是我父亲的学生,后来又成为我的老师、我的兄长。他曾用他的艺术打动了我,每次他去宜兴、宁国等产瓷区创作陶瓷作品时,都会一车一车地带回大量的陶瓷艺术品。我被他的旺盛艺术精力和大量的陶瓷艺术作品所折服!“在这一阶段,吕品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对我的触动较大。”
  二、从“泥塑”到“君子瓷”
        1993年,黄胜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这期间,黄胜对于运用陶泥去表现人物非常感兴趣,作品以泥塑为主,擅于用各种表现手法表现一种自然、朴实、无华的物性,去表现各种人物造型。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如《妞妞系列》、《人物仕女》都很具有典型代表。
  黄胜的青瓷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采莲曲”、“清商初起”、“游春”、“西江月系列”等作品为代表,作品用纯熟的陶瓷造型手法塑造了端庄从容的人物或嬉戏于湖舟、或抚琴于蕉叶、通过描绘传统文人生活的片段来勾勒出生活中本应占有重要地位的精神生活之美和对静泊处世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对现实中焦躁繁杂,急功近利的生存状态的担忧和反思。继人物瓷事之后,黄胜进入创作的一个崭新阶段———“山水系列”及“溪山系列”,作品中,形体渐渐变得简单甚而模糊、开始向我们展示一种宽广博大、富有传统人文精神的场景,其山、其水、其人,或听泉、或对坐、或行吟、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诠释得如此完美。 
 从用陶泥做各种“人物塑像&rd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