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业:特立独行——李光教授的艺术之路
2023/6/20 13:12:37

 
特立独行——李光教授的艺术之路
顾群业
李光老师是我亲近的兄长。虽然很早就认识李老师,但真正在艺术上的交流,起始于他找我去帮他拍摄一批作品。时间大概在94年前后,当时的情景我至今印象深刻。李光老师用油画和丙烯材料创作了一批在当时看来尺幅巨大、类似于综合材料的抽象绘画。我见到他时,他正在搬动、整理这些作品。李老师眯着眼睛对这批大画前前后后的欣赏,边看边说:“好看、好看”。前些日子,李光老师又找到我,说要在山东美术馆做一个展览。宋双村老师整理了他各个阶段的作品图片拿给我看。循着一幅幅不同时期的作品,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李光一路艰苦求索的“革命史”,感动于他不断寻找“自己”的实验精神。
通过早期作品,可以看到李光在创作上进行的诸多尝试。他取各家所长,向无数名家致敬。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并致力于超越艺术形式本身。从他繁杂的创作类型以及数量众多的作品来看,他有大量的技巧探索和技术层面的训练,而这种表面上看来是对于“术”的追求,目的却是通往“道”。努力摆脱技术层面的束缚,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成为李光创作的主导性力量。
“85美术新潮”时,颠覆与突破成了画坛的“时髦”,李光始终关注着其中的变化,但没有参与。因为他不愿意被任何潮流、任何人或事物所左右。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前的一段时间,李光开始研究古典油画。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李光进行了油画写实性语言的探索,使他的作品具备了造型的严谨性。1992年,创作了《塬上三月》等作品以后,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再找新路”的愿望,以找寻某种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思考的绘画语言形式。
李光把对个人风格的追求,看成其艺术表现的生命,并且一以贯之的磨砺自己的创造力,最终汇聚成作品的感染力。入得画境,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善良和敏感,体会到他的内向、宁静和单纯。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忠诚,并将自己的真性情呈现于作品之中。有一段时期的水墨小品,他在风景写生的基础上,结合符号语言,赋予画面某种新的归纳组合。形式语言突破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界限,绘画的节奏感被强调。他以女人体为题材的彩墨画,将写生和新的造型揉和在一起,构图上不拘泥于传统的限制,注重画面空间的表达,追求一种实际画面的延伸和拓展。李光还试图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建立多种联系,结合欧洲艺术和中国艺术的特点,找寻绘画语言崭新的可能性。他90年代前后的油画表现,用几何形的元素,用直线、曲线分割画面,同时注重结合肌理表达效果,传递出一种构造的力量。
时至今日,李光不再简单地动情于山川或田野的美丽,也不太注重色调,而是注重笔意探索,把方向定位于中国笔法的灵活性上,体会中国人表达事物的方式和姿态。在这一方面,书法的笔意融入了李光的绘画,线的流动性、节奏性与面的表达相结合,很自然的融汇了中西,形成了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他的创作是多种绘画语言的综合,油画、水墨,麻布、宣纸,媒介在李光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他把它们融为一体,在探索中实践着对时代精神的追索,从而具备了无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我始终认为,“真诚”比“正确”重要。李光以个体的、独立的姿态把握艺术,真诚的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孤独求索,自得其乐,给我们诠释了艺术的真谛。在今天这个商业化、信息化和图像化社会中,一切热热闹闹而又转瞬即逝,让人害怕过得无声无息。但李光的作品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真趣,借由那些隐藏在油彩和水墨之中的意象世界,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其他人,使人感悟到浮世喧嚣背后纯粹而真挚的情感,享受到艺术带给心灵的震撼。
特立独行,好像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