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从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
2012/6/2 20:51:05
江西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其雄、奇、险、秀的自然美景,曾惹得诗仙太白先生发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惊叹,也令东坡居士在纵横的峰岭间难识此山真面目。
在庐山中心区域,有一个“云中山城”——牯岭镇。每一位来到牯岭镇的游人,都会在牯岭街上看到一座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牯牛》。
《牯牛》运用了室外雕塑的独特语言,以高度简练、概括和抽象的手法,凸显牛的动态和体积感,一往无前的“牛”劲,象征着庐山的蓬勃崛起,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牯牛》的作者是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年74岁的刘远长先生。
从半个世纪前一位“无可奈何”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青年,到不离不弃瓷雕行业并依旧执著创新的古稀老人,刘远长的陶瓷艺术之路是如何走来的?2011年11月6日,记者记者来到位于景德镇城东的景德镇市雕塑瓷
厂,听他与陶瓷雕塑的今昔故事。
弃医从艺
1939年,刘远长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市,他的祖父对文学颇有研究。刘远长的童年是在临摹宣传画中度过的,他记得儿时曾画过“马歇尔调停”的漫画,长大以后,画过许多毛主席像。画画对他来说,是兴趣和政治需
要,但从未想过要以此为生,更没有想过要成为艺术家。
小学、初中时,刘远长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素描、写生等绘画基础。高中时期正值大跃进初期,刘远长成为学校的活跃分子,在校刊和黑板报上绘画、写标语,不亦乐乎。
当时高考志愿分成三类。第一类为数理化专业;第二类为医农体专业;第三类为文史专业。在家人的建议下,对中西医都有兴趣的刘远长填报了医科。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远长从老师那里得知江西师范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到吉安招生。老师鼓励有绘画特长的刘远长去试试:“你不是喜欢画画吗,考不取没关系,可以继续回来看书。”对其他艺术一无所知的刘远长
心想,既然世界上唯一的一所陶瓷学院送上门来,不如尝试一番。
没想到,刘远长一考就便录取了,还因此被取消原本学医的高考志愿。
摇摆中选择
1958年开始兴建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彼时还没有修缮完毕,简陋的校舍让刘远长乍一眼看后感到“非常不理想”,但既然无可奈何来了此处,只能硬着头皮学习。
起初,刘远长啃了不少现代文学,想从书本中为艺术学习奠定一些基础。在第一年素描课程中,他的认真、勤勉,使专业成绩从一般上升为前几名,老师时常以他的作品示范、分析,这鼓舞了他在艺术学习上稳定下
来。
打下了素描的基础,大学二年级起,刘远长开始接触陶瓷雕塑,但他说自己当时对雕塑的理解是幼稚的,停留在表面上的。成为国画家、油画家和雕塑家的念头,常常在脑子里打转。
大学实习期间,刘远长在景德镇建国瓷厂工作过一段时间。瓷厂的颜色釉和造型艺术对刘远长颇有吸引力。他说:“过去的彩绘,花花绿绿的,我不太喜欢,但当时没有改造的想法。建国瓷厂的颜色釉搞得不错,釉彩
的变化比较高雅。但是我毕业那年,建国瓷厂没有名额,进不去。”
1963年毕业分配时,险些选择离开景德镇的刘远长被老师劝住了:“你既然搞陶瓷,就不要离开景德镇。”虽然心里不太高兴,但刘远长同意在景德镇雕塑瓷厂落下脚。
他有些失落,但在服从命令的年代,能读书已然不错。1959年,他打起包裹走出吉安,闯进了景德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