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雕艺术的生命张力—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
2011/4/29 22:19:26
人物名片:
刘远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秘书长,国际高岭陶艺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39年生于江西吉安
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
1980年创作的31寸《飞天天女散花》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1981年参加主持和创作《水浒108将》大型瓷雕工程,被誉为世界瓷雕史上的创举。
1992年作品《楚魂》获江西省大师奖。
1998年作品《渔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1999年作品《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1年作品19寸《飞天天女散花》送中南海收藏。
2005年《刘远长原创工作室》在上海成立。
2006年作品16寸《哈哈罗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10月作品《福寿富贵》被选为国礼赠予英国女王。
刘远长大师擅长陶瓷雕塑,创作的作品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取传统技艺之功,融现代艺术之妙,从婀娜多姿的天女散花,到昂首挺立的屈原,从孤芳自傲的郑板桥,到坚如磐石的达摩,无不显示出大师深厚的功力和独具匠心的设计。
《瓷器》记者 王锦琳 文/图
遇到刘远长大师,是在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的空地上,他刚刚从工作室忙完,“出来透透气”。刘大师友善地微笑点头,并热情地邀请我们一道喝咖啡,“边喝边聊”。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在他清瘦却矍烁的面庞上,眉宇间闪烁着激情的光芒。
于是,坐在集市的一家咖啡厅内,我们展开了如下对话:
当厂长的岁月
《瓷器》: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看得出,您对这里的氛围和环境有着近乎依恋的热爱,能谈谈您对雕塑瓷厂的感情吗?
刘远长:我对雕塑瓷厂的感情用依恋来形容肯定是还不够的(笑),1963年从陶瓷学院毕业后我就一直在这里,40多年的风风雨雨,先后担任研究所长、技术副厂长,厂长等职、可以说干了一辈子。现在已近古稀之年,还要继续干下去。
《瓷器》:大约上世纪90年代,你开始领衔雕塑瓷厂的行政工作,在企业改制的背景下,那段经历一定不同寻常吧?
刘远长:企业改制的过程非常艰难,伤筋动骨,矛盾突出,个中滋味,今天想来都不堪回首。因为当时的企业状态已经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改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利用已有的土地、厂房、历史、技术等各种资源重组发展,总算是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并适合自己的道路。
接手雕塑瓷厂厂长的工作是在1989年底,上任之前我还到了泰国,正思考与泰国陶艺界企业界商讨合资合作事宜。组织上安排我到这么重要的岗位,我感到压力挺大,当时还不怎么情愿呢!(笑)
上任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1400名员工吃饭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对外出口量紧缩,国内市场又不是特别活跃。怎么办?通过集思广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陈列室,扩大接待量,联系对外联络点等等,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市场和客户资源,3年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对外联络点多达30个。通过一边抓改制,一边拓市场,整个厂内的个体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激发。
记得上任当年的大年初一,我就带领厂里的一些同志扎了一辆彩车,装了一整车瓷器,开上了街头。这在市里还是破天荒的第一回,彩车上打出“雕塑瓷厂向全市人民拜年”的横幅,一天下来卖了不少瓷器,合计有5000多元吧,同事们都为这一次开门红感到高兴。
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要很晚才能回家。白天要接待客户,晚上则要接待员工,员工有想法有意见,我们必须给他们反映表达的通道,否则员工情绪不稳定,就要出乱子。那时我很瘦,比现在还瘦!家里人都说我在玩命!
《瓷器》:有人说,您是一位艺术型的企业家,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