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耕:环境陶艺的空间艺术
2012/7/23 22:18:45
图:生命之光-时间与空间的畅想
中国陶瓷艺术家们艺术创作及命运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新时代的变革和新时代的开放,还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促使了陶艺创作条件的不断改变,思想不断开阔,手法不断创新。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的产生既是艺术家自己的努力,也是时代的推动与造就。
朱乐耕1952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执教陶瓷设计,教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第八届委员。朱乐耕以研究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为起点,吸收现代外来艺术的视觉方式和造型手法,致力于创作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陶艺作品。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推进下,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城市文明日益发达,但与此同时城市越来越成为水泥森林,城市空间对人的生存空间不断挤压,到处堵车和居住空间的狭小,将人的生活空间极大地压缩了。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具自然亲和力的材料来缓解现代生活空间给人们造成的压力。同时也需要考虑陶瓷材料与其他领域的运用关系,与建筑的室内外环境空间的关系等等,让陶瓷艺术与人类的生活空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于是,朱乐耕开始创作了一系列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大型环境陶艺。并开始进行陶艺与现代建筑以及室内外空间环境相结合的探索。
环境陶艺创作探索是基于当今社会对环境空间人性化关注所做的一系列建筑环境与陶艺之间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它需要有委托人,还需要有合作者,同时它是一种公共艺术,所以还有要受种种环境及技术的限制。所以找到一个巨大的、能表现自己艺术的空间是陶艺家的一种幸运。朱乐耕是一个幸运者,2000年受韩国汉城麦粒财团的委托,为他们新建的美术馆和音乐厅做系列的陶瓷建筑壁画,有音乐厅的内墙和外墙,还有美术馆的走廊和大厅,其面积之宏大、所要求之丰富以及制作之困难,这是一次如何处理建筑与陶艺以及陶艺与音响反射之间关系的重大探索。
陶瓷材料作音乐厅的音响反射板是非常困难的,它要经过高温烧成,极易变形;同时作为艺术作品,不但要考虑它的音响效果,还要考虑陶瓷艺术和建筑空间的结合。朱乐耕用了四年时间研究如何突破材料的技术限制,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却是对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环境空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探讨的见证。最后为麦粒音乐厅内墙创作的作品《时间与空间的畅想》获得了极大成功,它不仅是一幅大型陶艺壁画,更是一次陶艺家、建筑师与音响设计师的成功的跨界融合,韩国麦粒音乐厅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次在内部音响反射材料中使用陶瓷材料的音乐厅,体现了陶瓷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麦粒音乐厅开幕式当天中国很多知名艺术家应邀参加开幕式,其中中国著名油画家铁扬先生在开幕式上第一个发言,他说:“看到这么好的音乐厅我非常感动,但是我觉得这个音乐厅是应该首先在中国出现的,因为它是中国艺术家做的。”因此在韩国的音乐厅环境陶艺创作结束以后,朱乐耕就特别想在中国能找到一个这样的机会,也能为中国本土创作出类似的作品。何况现代的中国城市正需要很好的环境陶瓷艺术,陶瓷兼具艺术媒介和建筑材料双重特色,最适合同建筑的结合,就像我们看到的故宫(微博)那漂亮的琉璃瓦和精致的构建都是与陶瓷材料息息相关的。
随后,朱乐耕进一步做出大胆的尝试,将之前的研究探索放大到关于现代陶艺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城市环境陶艺,为九江市创作了长168米的城市陶瓷与石材结合的装饰壁画《爱莲图》,灵感取自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荷花象征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品质,粗壮挺拔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