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聪:陶瓷拍卖价的真真假假
2012/1/15 22:05:11
“当代新粉彩领军人物”李小聪称陶瓷拍卖价真真假假
近年来,古今陶瓷成为藏家的宠儿。在不久前结束的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上,32件中国陶瓷珍品拍了近5.6亿港元。其中,一款瓶高 36.5厘米的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瓷器凭啥让收藏家不惜重金地争相收藏?
原来,这批珍瓷均来自瓷都景德镇。从古至今,这里卧虎藏龙,高手林立,要想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难过上青天。然而,这一俨然的“铁律”,却被来自广东潮州的李小聪改写了。李小聪不仅是公认的“当代新粉彩山水瓷画的领军人物”,而且其作品亦备受藏家热捧——去年,他的新珐琅彩镶器《匡庐嶙峋图》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70万元的高价。下面,我们就看看李小聪改写“铁律”所付出的艰辛和他对陶瓷艺术的执著追求……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 世纪80年代,李小聪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这里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专家和爱好者,这里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仿佛在讲述着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1999年秋天,已经隐居3年的李小聪告别潮州,再一次走进窑火熊熊的景德镇。而景德镇吸引李小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毗邻素有“文国诗山”雅号的庐山。
李小聪一到景德镇,就迫不及待地奔往庐山,在山村里租下一幢农舍,一年租金3000元。房前,柴棚院落,鸡鸣狗吠;屋内,两条长凳架起两块床板,没有电视,也少开灯,轻轻推房门,悠然见南山……庐山以博大的胸怀拥抱着这位虔诚的求索者。匡庐峻秀,四时变幻,春之淡冶如梦,夏之苍翠如滴,秋之明净如玉,冬之凝重如冰,宛如一幅幅立体天然、无与伦比的山水画卷,深深吸引、撼动、陶冶着李小聪。他说:“我喜欢山居生活。山居包含一个隐字,其实是一种心态,是以隐的心态与山水神交、对话。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无论是禅宗教义还是老庄哲学,都认为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远远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豪华,因此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或了悟,以摆脱世事的羁绊,获得心灵的解放。我越是融入大自然,越能够领会宋代山水画大师们对大自然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我对山水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庐山,李小聪每天出门写生,必登崎岖古道,从来不走盘山公路。他沿着逶迤的古道拾级而上。踏着那些久经岁月磨砺,狭窄得只有侧身紧贴才能勉强站上一只脚的石级,不时停身驻足,细细端详脚下的石级,从被厚厚的青苔和腐植层混合、又经天长地久而形成的包浆里,感受着古人留下的脚印和气息。在写生中,李小聪喜欢观察山根的变化,描摹山根与溪流交汇变化的细节。他觉得深谷、石缝、水花、虬树、茅草、青苔、漩涡以及山石与水面的和谐等皆景致皆可入画。每天与真山真水为伴,他越发觉得芥子园的所有笔法都不足以表达这些灵秀之物。
李小聪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把瓷上绘画当学问做。他每次作瓷画,当画到一段得意之处,总会停下来,或思考,或拍照,或是记下作画时的感受与得失。他认为,山水瓷画从技法来说,勾、皴、点、染、擦都会有很精彩的笔墨;笔墨到位的人,在点、画之间,任何时候停笔,都是美的,就像一串古琴的古调,每一个音符都是精美的,串起来就是很优美的乐章。
李小聪坚信,勤读古画,读懂古人,是为半懂;师法自然,从变幻无穷的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古代山水画大家的创作经验,给李小聪以极大的启示,而朝夕与山水林石相对,使他深刻地领悟和掌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