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文化是景德镇陶瓷发展的根基
2011/4/29 22:14:48
我们要用全新的观念演绎陶瓷语言。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来自作者的意识,艺术说到底就是观念问题。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是生产力水平、物质环境、信息流量都是前人无法比拟的。社会的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也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作出现代人喜爱的精彩创意、精致造型、精美材质、精湛工艺的瓷艺术作品,并且充满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以明清官窑为代表的官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的精英文化。它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数百年来一直被世界所公认,并日渐通过经济价值凸显出来。近年来,在全世界权威的拍卖会上,价位在前100位的陶瓷艺术品,几乎都是以明清官窑为代表的中国陶瓷。
以明清官窑为代表的景德镇陶瓷征服了世界,从而确定了中国的瓷国地位,也使景德镇成为了享誉全球的瓷都。
今天我们大家在景德镇共同探讨“中国官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觉得意义非比寻常。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社会中,对陶瓷艺术价值核心的认识,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理解,当然,错误的认识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误导社会。因此,提供正确的导向非常重要。这也是举行这个研讨会的目的所在吧。
官窑文化的历史成就体现在哪里?官窑陶瓷的艺术价值是什么?许多专家做了很好的总结,我个人的理解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官窑是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官窑是官廷直接设立,皇帝亲自策划,并派亲信督造的官廷事务机构。在中国,历代帝王把烧造瓷器看得非常神圣。历朝历代皇帝登基,必做两件大事:一是铸造钱币,二是烧造瓷器。由于品质高贵,和皇帝的生活接触最密切,所以需要的量很大。物以载道,每个帝王的政治意识、文化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潜存在这些艺术品之中。我们从明清官窑的瓷品中不难看到永(乐)宣(德)的富庶和康宁,也了解到满清王朝如何将汉文化的道(教)、儒(教)、佛(教)融入他们的统治理念中,我们既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康乾盛世,也目睹嘉(庆)道(光)的无奈衰落以及晚清的一蹶不振。可以这样说,官窑文化无一遗漏地记录印证了国运与瓷业兴衰的辩证关系。
(二)官窑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与天意完美结合的物化形式
陶瓷艺术是将人们的精神文化意识,通过巧妙的创意,并借助工艺材质物化的艺术。官窑的陶瓷艺术非常讲究创意,文化内涵丰富,画面情节优美生动。而且构思创意是建立在对陶瓷语言的尊重,高度和谐地融入在造型、材质、装饰技艺之中的。
官窑集天下制瓷技艺之大成,每道工序的工匠们都是行家高手。陶瓷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数十道工艺过程,每个环节都重要,稍一不慎,则前功尽弃。况且官窑产品设计精美,工艺异常复杂。不仅需要各自的恪尽职守,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决定着产品的成败,从那些精美绝伦、完美无瑕的官窑瓷品中,我们不但领略了瓷工们高超的技艺,更让我们折服的是他们的那种团队精神。
陶瓷艺术是人与自然的合力艺术,泥做火烧,人们的把控能力有局限性。因此,作品的成败优劣就有偶然成分。瓷工们管它叫天意。也许,这种天意的参与,正是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瓷工们尊重自然,并巧妙地利用自然规律,创造了许多佳迹。比如,有利窑内空气循环的烟囱斜切迎风口的设计;运用缺氧原理,极大提高瓷器品质的还原气氛烧炼法,利用金属失氧原理制取色釉的技艺,都是瓷工们顺应天意、实现天人合一理念的创举。
我们可以这样说,官窑陶瓷艺术是将创意、技艺、天意完美结合的艺术。
(三)官窑是科学管理生产、优化整合生产要素的典范
陶瓷艺术的创作过程纷繁复杂,科学有序的管理是保证作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