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2011/1/4 21:38:47
从珠山八友瓷板画作品来看,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容通俗,雅俗共赏,大众喜闻乐见。珠山八友等一批艺人都以绘瓷为生,他们自设画室,笔耕墨耘。作品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一方面具有文人绘画怡情闲适、恬淡超逸的情趣;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当时他们合作画了不少成堂(四块或八块)的瓷板画,使受画者能集各类题材、各家风格于一堂,兼藏并蓄,作品商业意识很强,迎合了一批官僚和工商业主收藏者趋和热闹的趣味。因此,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相对于浅绛彩瓷画更入世、更有民俗特征。其作品题材内容广泛,人物画类有羲之爱鹅、太白醉酒、东坡赏观、踏雪寻梅、富贵寿考、麻姑献寿、桃园结义、风尘三侠、伏虎罗汉等;山水画类有云壑飞泉、翠峰渔影、溪山烟雨、松窗读书、游江觅句、携琴访友等;花鸟画类有松鹤延年、喜鹊瑞果、翠鸟荷花、白头海棠、绶带红梅、暗香浮影等。题材内容多含有故事情节及吉祥之寓意,这类题材着眼传统文化,表现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二、以形写神,作品充溢着内在的精神和情感。珠山八友瓷板画艺术的特色突破了传统工艺瓷炫耀技艺精湛、突出功夫细致入微的藩篱,他们的瓷板画没有传统粉彩工艺上的精巧雕饰,在创造意识的支配下工笔与写意结合,勾勒与拓抹交错运用。以绘工笔的心灵作写意,以写意的胆识作工笔。作品工致而不纤弱,无雕饰之气;奔放而不粗野,无怪诞之弊。人物画主次分明,相互呼应,性格突出,气韵生动。山水画遥岭远渚或奇峰云海,都配上楼宇茅舍,枝藜芒屦,“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花鸟画花叶俯仰掩映,鱼鸟游弋飞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都出自作者的肺腑,牵动着观赏者的情丝,充分传递出艺术创作的感染力。
三、敷色明丽,画面光彩照人。珠山八友瓷板画设色尽得天地造化之精神。人物画中,作者根据主题需要,主角多用鲜艳夺目的色料,如胭脂红、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股以赭、黄、蓝色陪衬。画花都用胭脂红洗染,浓淡相宜,过渡自然,颜色莹润。而填画荷花却着意淡雅,表现“雨汜红蕖冉冉香”的清绝之气,荷叶的边缘时而画出一点枯败状,用绿色过渡到赭色,既丰富画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实。山水画近景山石阳面填淡绿,下接赭石,阴面填大绿;中景山峰水绿接雪白渐次虚化;远山略敷淡绿或隐或现于白云雾霭之中,有国画青绿山水的明艳兼浅绛山水的清新。另外,透明色罩在画料上,墨(料)中有色,色中透墨(料),交融透亮,充满勃勃生机与笔墨情趣。
四、诗画合璧,意境清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珠山八友瓷板画艺术的典型形式。一类是通过丰富的画面、生动的形象、绮丽的色彩,表现感人的情致和幽远的意境。画面上虽没有题诗,而处处荡漾着诗意。如采菊东篱的渊明闲适自得,一树梅花一放翁的旷达高迈,以及山水花鸟画中的云山烟树、汀洲归棹、翠鸟红莲、紫燕桃花等。另一类是诗画结合。如徐仲南的粉彩瓷板画《天风飒飒》题诗:“照鸾青影不自持,天风飒飒弄口飓。月寒波冷萧声歇,续得黄陵庙里诗。”涤尘荡俗,意境深远。邓碧珊的粉彩瓷板画《翻身一跃胜春雷》题诗:“生趣都从笔底开,翻身一跃胜春雷。天公有意施霖雨,为济西江涸辙来。”构思新颖,想像丰富,含蓄深邃。何许人的雪景瓷板画《寒江独钓图》题诗:“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写景写情,孤绝飘逸。王琦的粉彩瓷板画《钟馗对镜图》题诗:“平生貌丑心无愧,何惧狰狞对镜看。”表达了作者肯定外丑内美的美学思想。汪野亭的粉彩瓷板画《朝阳峰顶散明霞》尺幅千里,烟云满纸,题诗:“东风先已到农家,携杖闲行玩物华。桃李满林云满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