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陶瓷定义为艺术语言的自觉与自由
2015/8/23 20:48:38

      有南昌客在这个周末来景德镇溜达,顺便来我这儿喝茶。最近几天因为公司的一些变故,我基本上无暇待客,但因为来客是我多年的朋友,也就忙里偷闲坐了会儿。很自然就聊到了去年的“瓷上敦煌”项目,我从来客嘴里听到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议论,立刻正襟危坐,以正视听。
 
      “瓷上敦煌”原本是一个概念,就是请陶瓷艺术家围绕着敦煌这一文化地标进行再创作,实现陶瓷表达。这个概念被随后而至的资本与政策利用,在分别添加“视觉中国”的前缀和“中国陶瓷艺术展”这一后缀之后,“瓷上敦煌”成为中法建交60年纪念活动中文化交流的一场重头戏,由民间艺术创作行为上升到政府文化战略行径,其首展顺理成章地被安置到了巴黎的卢浮宫-卡鲁塞尔厅。
      当然,这个项目也经历了一些沟沟坎坎,我在去年《中国陶瓷·艺术版》刊发的《如来巴黎》一文中对这些波折有一春秋笔法:蓝图的美好与过程的曲折,资本的慷慨解囊与政策的深宫紧锁,艺术家的应者云集与旁观者的袖手甚至腹诽,理解与曲解,支持与掣肘,往往如影相随……之所以说春秋笔法,是因为我认为就结果而言,这些波折还是有相当的塞翁失马性质的,未必不是什么好事,没必要事后讨伐。
      来宾告诉我他读过我的那篇文章,当时有想和我商榷的冲动,但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作罢。我觉得对方其实一直没有放弃那点冲动,因此追问他计划如何商榷?他说他认为我存在拔高这一活动的嫌疑,“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巴黎展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真能代表陶瓷艺术进入人类艺术殿堂的企图与努力吗?”
      我请对方首先理清三个不同的概念:陶瓷艺术,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努力,一个趋势;第二,陶瓷艺术语言运用的自觉与自由,这是一种艺术形式得以存在的根本;最后一点,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语言的支持与贡献,这是陶瓷艺术形成存在的前提。
      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对方所质疑的企图与努力,正是通过艺术家对陶瓷艺术语言运用的自觉性与自由度呈现出来,而这种陶瓷艺术语言,又是完全建立在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支持与贡献上的——顺便说一下,景德镇能将这三者之间阐述清楚的人还真不多,包括很多像我这样在陶瓷界靠文字讨口的。
 
      需要强调的是,“瓷上敦煌”巴黎展参观者一致的反映是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中国陶瓷原有的认知。
      陶瓷从来都是一种材料,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和广阔的应用空间里,陶瓷绝大多数是以一种器皿的面目呈现。自觉的地将陶瓷材料定义为一种艺术语言,这应该是景德镇在最近一个世纪——尤其是最近20年——努力实践的结果,而这样的一种自觉与自由,是景德镇陶瓷区别于其他陶瓷产区最根本的地方,这也应该是景德镇最自信的地方。
(编辑:木木)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