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善习刻瓷艺术——书法、篆刻镌刻法
2019/5/21 12:18:43
1.书法镌刻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殷商的甲骨文象形简古、商周的金文圆浑古朴凝重。继后,各具时代特色的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代小楷等,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书法,是线的造型艺术。笔画、结构、章法,都是通过线的轻重、疾徐、顿挫、虚实及线的运转节奏、气势不同相组合而形成不同风貌的书体。使得楷书横平竖直、规整端庄;行书婉约玲珑、秀丽超然;草书意韵纵横、风流洒脱;魏碑雄健苍劲;隶书质朴浑厚。
要镌刻好书法,必须掌握书法的基本常识,并对书法有一定的造诣,根据其风格特点选择刀法。
书法镌刻刀法有两种,一是双勾线刻法,二是实体面刻法。
双勾线刻法:沿其笔画两侧外沿以线刻法刻出,谓之双勾线刻法。小字用钻石刻刀,大字用凿刀。刻时刀迹要连续不断,一字要一气呵成。要掌控好刀的角度及运刀的速度,切忌刀迹滑而浮。理想的刀迹应形如“屋漏痕”“锥画沙”“虫蛀木”“折杈股”,通篇风格协调、韵律一致。
实体面刻法:不论字的大小,字迹都要刻实。镌刻时用凿刀,运刀速度要慢,锤击频率要快,刀迹间距要密,不留空白。小字通过刀的正侧捻转顺笔画一次刻就。大字要沿笔画的内外两侧分别平刀排刻,中间部位横刀补刻。注意字的外延要刻得深一点,这样刻出的笔迹才有凹凸感,立体效果强。如果一味横排刀法,字体会显得平白无力。
书法实刻示意图 大字刀迹排列效果
书法实刻示意图 小字刀迹排列效果
相比而言,“双钩”字迹飘逸秀美,“实刻”字体厚重质朴,两种刻风各具千秋,使用时应视整体构图所需选择用之。也可选择将两法在同一件作品上组合使用,如正文用双钩,落款用实刻,或反之,形成一虚一实的对比效果,构建一种组合形式美。
书法刻瓷着色要根据陶瓷产品颜色而定。白色产品可着黑色、石青、石绿。色釉产品可着石青、石绿,或直接利用刻露出的产品坯体本色为书法之色。同时,书法作品更要与印章结合。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没有印章,似画龙无睛,将一枚红色印章钤于作品之上,与正文色彩交相呼应,会增色生辉。
篆书 直径53cm 刻瓷盘 董善习 2008年
1992年,笔者作为山东省经贸团成员赴韩国参展。期间,同行的山东省著名画家刘宝纯先生在观看了本人的刻瓷作品后,欣然书题“巧夺天工”于瓷盘之上。回国后,用实刻法按其笔形、笔势、笔意刻就,以作纪念。
巧夺天工 直径26cm 刻瓷盘 刘宝纯、董善习 1992年
2.篆刻镌刻法
篆刻,目前有两重含义。一是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镌刻方法的治印之举。其源可追溯到自商周以来形成的雕、镂、铭刻工艺。至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方被用来专指以篆书为主刻制的印章。无论官印私印,其基本功能是作为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即作为“信物”使用延续至今。二是自宋元以来,由于文人墨客对于书画鉴赏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充满艺术情调专供欣赏之用的印章,俗称闲章,篆刻又兼备了艺术欣赏的功能。最终,自清代起上升为与书画同行的一门艺术。
刻瓷篆刻隶属于后者,按其功能又可分为两类,即名记印和观赏印。
名记印是刻瓷作品的重要组成要素。担负两重功能,除了能表明创作归属权,还被赋予了艺术欣赏功能。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曰:“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钤印的大小、形状、位置、多少、内容、风格及色彩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印章得体与否不但在作品中起到装饰作用,还能调节中心,活跃布局,增强意趣。
观赏印的功能则完全用于供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