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山水(图5);有的好似水月观音(图6),贵妃出浴(图7);有的恰似宇宙黑洞(图8),月夜星空(图9);有的酷似宝石红(图10),宝石蓝晶莹剔透(图11)等等,其窑变可谓美轮美奂,神秘莫测。还有一种先锥眼再连线的划花钧釉瓷器(图12),也未曾在其他窑口发现。其胎质有灰白、浅灰、铁灰、褐灰、褐紫色、褐黄、黄白、黄红、粉红、棕红等,主要以深灰(俗称香灰胎)胎居多。笔者还发现鹤壁窑工烧造钧釉瓷器的各种火照(试釉器)标本(图13,另见拙文《鹤壁窑钧釉火照形制浅析 》,笔者归纳出八大类),可从中窥见鹤壁窑工不断探寻创烧钧釉瓷器的技艺之道。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鹤壁窑钧瓷发展到元代时期,其烧造技艺达到高峰,在河南钧窑系中(鹤壁、浚县、淇县、安阳、新安、临汝、禹县、郏县、宝山、鲁山、内乡)属重要窑口之一。(2)因今浚县和淇县现归属鹤壁市管辖,均划属于鹤壁窑,可见其在河南钧窑系中的地位。日本学者出川哲朗先生在《关于官窑钧瓷器的制作年代》一文中明确提出“鹤壁集窑是元代仿制钧窑瓷器的中心地",“现在我们之所以说元代的钧窑瓷器是仿钧瓷器,是在以钧窑为北宋之物这个结论为前提下的说法"。(3)笔者非常赞同出川先生的看法,这与作者是不谋而合的。鹤壁窑考古发现和民间收藏的金、元时期的钧瓷与禹州钧瓷可以比肩的,譬如:渣斗、单柄洗、八卦炉、 荷叶盖罐 、葫芦形执壶、如意枕、鱼篓尊(图14)、八方龙首杯(图15)、双桃连座洗(图16)、 贴宝相花乳丁双耳三足香炉(图17,髙31厘米)、 花口双耳镂空卐字连座大瓶(图18,高约40多厘米)等,就连墨斗、汤壶(图19)、蒜臼子(图20)、 油漏子(图21)、 筷笼子(图22)也烧造,从器皿到釉色甚至都超越了其诸多窑口, 这一时期鹤壁窑已成为了“中国(北方)民钧的烧造中心和集散地”。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鹤壁窑烧造钧瓷器考古文献记载,最早见于1963年出版的《中国的瓷器》一书,书中载有“金代鹤壁就产钧瓷”。(4)据鹤壁窑1963年11月的发掘报告《河南省鹤壁集瓷窑遗址发掘简报》(执笔:赵青云、李德保),在第六段元代初期出土的瓷器中,记载“蓝色釉Ⅰ·Ⅱ 式碗和Ⅲ式的盘均带有仿钧窑的特征”。(5)1982年8月河南省博物馆和鹤壁市博物馆先后在鹤壁集羑河岸,鹤壁矿务局一矿新建住宅楼工地发掘中,在元代文化堆积层下的二层中,发现有为数不多的金代钧釉瓷残片。(6)鹤壁窑钧瓷让世人众所周知,是源于2000年4月开工建设的鹤壁市盘石头水库。盘石头村附近的盘石头瓷窑址的惊现,大量的土石方下钧釉窑瓷片的问世,闻名全国考古界和收藏界,使得鹤壁窑元钧瓷名噪一时。
  笔者通过对多处鹤壁窑烧造钧瓷遗址的考察,对大量钧瓷标本的分析对比,归纳出金元时期鹤壁窑钧瓷的主要时代风格和特点为: 金代烧造的主要特征,其釉色温润、 内敛, 以纯正的天蓝釉(图23)、青蓝釉(图24)、月白釉为主。器形主要有碗、盘。外施釉至足根,足心施釉,圈足施护胎釉(图25)。如平底碗,底部釆用五枚支钉和环状垫圈,并在两器间垫衬小块粘土方支钉烧之(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元代烧造的主要特征,其釉色五彩纷呈,窑变斑色极其丰富,如挂红、紫、蓝、绿等色斑。这一时期器形多种多样,除了碗、盘,还增设了钵、炉、瓶、罐、枕、尊等器形。如印花菊瓣纹碗(图27),釆用模具压制(图28),外施釉不到底,有垂釉现象。圈足外撇,圈足及足心无釉,足心有旋突(图29)。烧造方法主要以覆烧及一匣一器,普遍采用垫饼或者使用石英砂堆钉支烧(图30)。
      通过考古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