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上有小如蝇翼之开片(见图5),动咋有开落之感。这一典型的唐代之器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大方之美,其造型独特,小巧精致,是一件难得唐代文房雅器。

图5
      这件精美之器,从胎土质地,釉水色泽来看,其器属唐代鹤壁窑借鉴其寿州窑烧造技艺所仿烧的产品。寿州窑是唐代六大瓷窑之一,以其独特、新颖的创烧方法,影响广泛。寿州瓷器最大特色是以烧制黄釉器为主,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由于氧化程度的不同,釉面会呈现出不稳定的色泽,黄釉有深浅差异,而就是这种深浅不一色气,更显其尊贵高雅的皇家气度,备受世人喜爱,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此件鹤壁窑水盂,它与寿州窑口产品的釉色、胎土对比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在唐代这一时期,寿州窑烧制技艺,独具特色,特别是创烧出新的品种——黄釉瓷器,一时间成为全国各地相继仿效烧制,如寿州窑附近的萧县窑,湖南长沙窑,山西浑源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河北的曲阳窑和河南的密县窑、郏县窑、巩县窑等都有烧造。这表明黄釉瓷器的烧造技艺的传播与影响。
      这一点彩工艺,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褐色的彩斑,其褐色之用,是否是唐代吉祥色,是否还蕴含着“士人登科曰释褐”之意呢?“褐”有两种基本解释:一曰粗布衣也;二曰黑黄颜色。水盂口沿处点褐色之彩,使深受士子的喜爱,寄托人们“释褐”之情怀,和对折桂之喜的企盼。从民俗学上分析,唐代这一时期的古泉和铜镜上所用语句和花纹样式,不难发现处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色彩、花草、瓜果、鸟兽等等赋予吉祥寓意。如唐代花钱:“子孙昌盛、瑶山玉彩”、“永安五男”、“长命守富贵”、“高昌吉利”等古钱吉语。从铜镜饰纹上看,有变形柿蒂纹、葡萄纹、石榴纹,则有事事如意、多子多福之寓意。如菱花和葵花形的双雀衔绶、双鸾衔绶、双鹊衔绶、双凤衔绶、鸳鸯绕花、双兽双禽绕花纹镜,都象征夫妻双双、琴瑟和谐、婚姻美满之意。还有的镜面上,有四只喜鹊,在花丛中飞翔,素称“四喜穿花”镜,再如“百福来扶” 簇六团花铭文镜等等吉语图案和吉语铭文,这一切都说明唐代存在着民俗吉语现象,人们巧用在文房之器上的点彩,是寓意“雁塔题名”步入仕途吗?这难道是巧合还是文人的偏爱,还是窑工的迎合?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无论是与否,笔者认为这与图个“好彩头”的民俗有关联,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待和对未来幸福的期盼吧。
      静坐书斋,相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唐代小水盂,遥想当年,它的主人晨起于南窗之下,静坐于案砚之边,取盂中点滴之水,磨墨之间略思片刻,毛颖舔笔几许,下笔或文或诗,或札或牍,有红袖添香,有山水风屏。其景之美哉,其心之恬静,是何般景色,怎能不让人陶醉乎。其器与余有缘,见之器思其贤矣。今日之收藏,在历经文玩名器拍卖之后,倍受文雅学士的关注和青睐,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则需剥璞见真,悟识理义,自得其妙。
 
(此文发表于《理财收藏》杂志2014.12总第120期)
 
作者:李建东(号鹤翁)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大道213号,市政府第三办公楼二楼西,鹤壁市文联
手机:13033890223
邮箱:hwssrs@126.com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