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黑釉,花枝、叶与牡丹花,采用竹刀修饰,尽显缠枝牡丹生机盎然,如香可采。瓶胫部装饰莲瓣纹,圈足稍稍外展,施釉到底,足径7.5厘米,底足内土吃严重 ,留有三个支针痕。古人认为凤是东方瑞鸟、神鸟,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见则天下大安宁,因此凤鸟被人们视为天下太平的象征。金代人吸收了唐代(含有波斯金银器的遗韵)、保留了辽代独特的造型艺术,并加以提炼、融合,赋予了中原文化简约大气的时代气息。
  鹤壁窑金代绿釉黑花缠枝莲净瓶 
鹤壁窑金代绿釉黑花缠枝莲净瓶上的细小开片

圈足上的支钉痕
  绿釉黑花缠枝莲净瓶胎体洁白,瓶上部有细长圆管,褐色明亮,颈中部有凸起圆盘,盘沿上施绿色线,显现出圆盘的独特雅致。器身长圆腹,肩部上翘有管状短流,流上绿釉中含黄色,黄色中带褐斑,釉色窑变自然天成。此净瓶高33厘米,足径8.5厘米。颈部圆盘下饰有覆莲纹,瓶胫部有一周凸弦纹,下饰仰莲纹,颈部与胫部莲瓣纹相照吉祥,腹部饰缠枝莲纹,莲花盛开,枝叶繁盛。净瓶整体釉色莹润光亮,过度自然流畅,细细观察瓶通体黑釉釉面上,出现有开裂的网格状细裂纹片,又恰似蝇翅,动辄有开落之感。底足内存有釉浆与土吃之迹,圈足上留有四个支钉痕,净瓶作为佛教器物的“十八物“之一,或盛典之时沐手或作为供器,具有它特定的意义和用途。此绿釉黑花净瓶,二彩巧妙的搭配,更凸显出净瓶整体之端庄、典雅与神圣。 
鹤壁窑绿地黑花的烧造技艺
鹤壁窑绿釉黑花瓷器极其珍贵,它的发现,为人们进一步研究金代鹤壁窑独特的烧造工艺、文化内涵、审美观念等,与其相邻的窑口造型上相比,有其明显的差异,其独到之处,值得深入的探究。金代鹤壁窑生产大量的单色釉瓷,如黄釉、绿釉、紫釉、黑釉等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单色釉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在烧造单色釉瓷器的过程中,鹤壁窑匠们不断探索二彩釉的烧造技术,即在同一件器物上采用两种不同的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一是首先在坯胎之上,采用浅浅地剔划出缠枝花卉图案,经1000度至1100度素烧;其次在素胎上,先施绿釉料浆,再施黑釉料浆,罩一层透明釉,经一次1200多度釉烧, 绿釉黑花瓷器浴火重生。其工艺精湛,色调翠绿,黑彩如漆,美观典雅,赏心悦目,可见其烧造工艺水准要求极高,有一点点瑕疵就会前功尽弃而成为废品,如无胆识、 财力和掌握其核心技术,非一般窑主和窑匠敢于接单和烧造此等高档瓷器。
绿地黑花瓷器残损的截面        从绿釉黑花瓷器残损的截面看,胎质洁白细腻, 瓶体内有明现的拉坯旋纹痕迹,瓶内存留有浇釉痕 ,其残片釉面光泽明亮折射出蛤蜊光,绿釉与黑釉交汇处融合,绿中有黑,黑中有绿,此鹤壁窑绿釉黑花瓷器之精美的釉色和复杂的烧造工艺,让人称赞,也为鲜为人知的鹤壁窑浓墨重彩写上了一笔。
(此文发表于《理财收藏》杂志2016.11总第180期)
 
作者:李建东(号鹤翁)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大道213号,市政府第三办公楼二楼西,鹤壁市文联
手机:13033890223
邮箱:hwssrs@126.com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