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涂山窑的兴衰
2015/2/16 22:56:06

  背景:涂山窑是重庆历史上经济繁荣的见证,它反映了古代重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新精神。今天探讨涂山窑的开建背景、兴旺过程和如何走向衰亡的原因,对于了解重庆历史,挖掘重庆人文精神,传承重庆地域文明,有着借鉴价值。
  涂山窑的开建背景
  虽然南岸涂山宋代窑,史书上没有记载,然而从发现后,经考古专家和瓷器专家考证,得出了该窑的建窑和衰亡时间,是在宋代中晚期到元代初期,前后达200年左右。
  涂山窑开建之初,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是继隋唐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尤其是宋代中期,中国最发达的手工业当数丝绸和窑瓷。同时在唐代兴起的茶文化(喝茶、品茶用瓷器已蔚然起风),也为窑瓷文化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岸涂山窑应运而生,主窑址位于南山与涂山峡谷地带,长达数公里的范围内,沿途分布着涂山湖、酱园、王庄、航灯厂、中药所、锯木湾、小湾、庙子岗、桃子林、老房子、杨家官山、慈母山等16处瓷窑遗址。仅以黄桷垭涂山湖周围方圆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为例,这里分布着众多的烧瓷作坊。1982年考古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窑子就有11个,另外还发掘出了瓷器作坊、瓷器、瓷料、古钱币等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
  由此可以推断,在宋代,聪明的南岸涂山人发现了这片土地林木茂密,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有制做窑瓷的元素,就创造研制成功了涂山窑和涂山窑瓷。这些窑瓷工艺精湛,产品丰富,在重庆陶瓷史上实属罕见。据资料显示,重庆涂山窑是我国宋代民窑之一,是当时四川黑瓷窑系的代表性瓷窑,产品质量优良,种类、造型丰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黑釉瓷迎来繁盛期
  涂山窑开建之后,一大批能工巧匠云集,迅速将涂山窑瓷的质量提升起来,并组织人马,兵分两路,把它运送出去进行贸易。一路从龙门浩和海棠晓月码头装船出发,顺江而下,运往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奉节、巫山及至湖北等长江中下游,甚至更远的地方———漂洋过海,到了国外。一路是用马匹驮着涂山窑瓷,沿黄桷古道,经南温泉,过綦江,直达云贵。
  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地层、窑炉和器物特征的分析,发现涂山窑产品种类丰富,有碗、盘、盏、壶、罐、瓶、钵、杯、托盏、洗、盒、灯、香炉、水盂、瓷塑动物等,以民间日用器物为主。产品有粗细之别,粗器以碗、钵、罐为主,细器以盏、盘、壶、瓶为多。其中特别精细的满釉盏、玳瑁纹盘,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也端正。涂山窑器物以茶盏数量为最多。各种器物的造型、样式丰富。碗有大、中、小三类,造型可以分为敞口、侈口、花瓣口、斜直腹、弧壁、深腹、浅腹、玉璧底、圈足等不同形制。
  尤其是,涂山宋代瓷窑烧制的黑釉瓷独具特色,比一般黑釉瓷纯净,色泽光润,而且绚丽多姿。最值得一提的是瓷窑中发现了曜变纹黑釉瓷,这种黑褐色的釉面上,浮现出大大小小的斑块结晶,纹饰无定,斑块周围闪耀着蓝色的晕辉。随着观赏角度的不同,光线透过釉面发生波动,呈现出红、蓝、绿、紫的艳丽色彩。
  宋人对饮茶的喜好,远远超过了今天的人们。宋王朝获得了统治权以后,实行了一条安邦、兴农,鼓励民间发展商业、手工业的政策,一时社会安定,经济复苏,中原和江南地区快步领先,蒸蒸日上,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因宋代官宦富绅、文人墨客,喜爱品茗,饮茶风气又有改变,崇尚使用黑釉瓷盏茶具,波及其他瓷制器物,使黑釉瓷生产在宋代达到了极盛时期。
  元军入侵走向衰亡
  涂山窑在它兴盛过后,最终走到了尽头,过去的辉煌,成为历史!然而它又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
  当合川钓鱼城打出“独钓中原”的旗帜时,涂山窑产品的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