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数量较少。西夏瓷器中以剔刻釉、剔刻化妆土为多见。纹饰有单弦纹、双弦纹、水波纹、花草纹、牡丹纹等。西夏瓷器纹饰题材内容丰富,有植物纹、动物纹、图案纹及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纹饰。植物花纹以牡丹为最多,可分三种:缠枝牡丹、串枝牡丹、折枝牡丹,多用深腹罐上。
此窑支烧方法有涩圈叠烧、沙圈叠烧、涩口底对烧、套烧等。白釉碗的圈足上垫沙,这些细沙起到了很好的间隔作用。黑釉碗虽与白釉碗一样也是叠烧,却有一点不同,除了圈足垫沙,碗内底还要刮去一圈釉,涩圈上可见许多沙粒。既开涩圈又垫沙,很可能是因黑釉比白釉厚,粘稠度大,一旦垂流很容易粘连。钵罐瓮缸类器物多采用对口烧、套烧。罐等高形器采用亚腰形支垫垛烧,有些精美细瓷采用一匣一器法烧造。浅式碗、盘则采用支圈或支垫一匣多器仰烧。另外还发现有支顶碗(盘),是用来放在筒式匣钵最底部起支撑作用,即顶碗覆烧。 
三、窑址规模与瓷器的销往
该窑址目前尚未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先已经暴露出地表的窑炉就有10余座,窑炉附近堆积的残瓷片最厚处约有10米。从窑址附近堆积的残瓷片厚度判断,当时该窑址烧制瓷器的规模相当大。
据《道光续修中卫县志》(风俗)载:“器用取诸本地土窑”及(艺文编卷之十)记载:“土窑磁器通宁夏,石炭连船贩水滨。”的记载与周边出土的情况来看,下河沿窑产品除了畅销于附近地区和周边地区,还沿着黄河运到了银川平原和内蒙古一带。
总之,中卫下河沿窑未经发掘,笔者仅用窑址采集和文博机构的传世品来说明,不能展现该窑场的全貌,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