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腹以及高足划刻弦纹,与定窑白瓷装饰风格相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壶的上腹饰戳点纹,下腹饰席纹。胎体较白,通体施黄绿相间的低温铅釉,以绿色为主。席纹和戳点纹常见于唐代北方黄釉瓷器上,但在以往出土的三彩器中十分罕见。
 
定窑三彩塔式罐
      定窑三彩塔式罐,晚唐器物,高67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23厘米,曲阳县涧磁村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塔式罐分为盖、罐身与底座三部分。罐盖分为两层,上层置硕大的桃形钮,下层状如倒扣的玉璧底碗,两层之间粘贴模印的胡人像和蹲兽各三个,相间排列。罐身直口,圆唇,短颈,丰肩,腹部浑圆饱满,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肩部划刻弦纹,罐身饰席纹,腹部对称堆贴三个模印的迦棱频迦像。底座中空,高度超过全器的二分之一,分为三层,上层为承托罐身的盘口,中层为圆柱形,上下边缘有凸棱,腹壁划刻平行竖线,并开有3个门。顶面为弧形,上贴三个模印的卧兔。下层是喇叭形高足,中部划刻弦纹,并开有3个门。通体施黄绿相间的低温铅釉,互相浸润,流淌交融,凝重中见活泼,绚丽而不乏雅致。这件三彩塔形罐造型高大,结构复杂,采用了划刻、模印贴花、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是唐三彩中罕见的精品。
      井陉窑唐三彩胎质粗糙,胎色多白中闪黄或白中闪红,釉色仅见黄、绿、褐色。施釉方法独特,采用泼墨式上釉,先在胎体上施一层淡淡的绿彩或黄彩,然后再在上面点或泼黄、绿、褐等色釉,釉层普遍较薄,釉的流动性强于邢窑和定窑三彩器,不同釉色相互交融,积釉处几乎呈黑褐色,色彩变化多样,但仍不失清新淡雅之美。
 
井陉窑三彩凤首壶
      井陉窑三彩凤首壶,晚唐器物,通高39.6厘米,足径10.8厘米,井陉县出土,井陉县文保所藏。壶盖弧面圆形,上贴塑凤眼、鼻梁及羽毛,做成凤首形,凤头顶部作一条弯曲的三彩长冠,活泼俏皮。壶身直口,细长颈,溜肩,长圆腹,足微外撇,圈足。颈腹间长柄缺失。通体以浅绿、翠绿为底,点泼棕黄、深褐和墨绿等花釉,色泽斑斓雅致。胎质疏松,色褐黄。
 
井陉窑三彩塔式罐
      井陉窑三彩塔式罐,晚唐器物,高63.8厘米,腹径22厘米,井陉县出土,井陉县文保所藏。此器由罐盖、罐身、与底座三部分组成。罐盖覆碗形,上安宝珠形钮;罐身形似瓶,直口,粗颈,圆肩,鼓腹,下腹内收,平底,腹部饰一周凸起的莲瓣,莲瓣间有划花纹饰;底座较高大,上部是五瓣花式口浅托盘,中部圆鼓,束腰,下为底部稍外撇的高圈足。胎质疏松,色褐黄。以绿釉为主,间施黄、褐彩,色泽雅致,光洁润亮。与定窑三彩塔式罐相比,井陉窑三彩塔式罐体趋于修长,没有定窑器那种丰满、华贵之感。
      多姿多彩的唐三彩,沉淀下厚重的岁月,由于铅釉的流动,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匠师们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把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互相结合起来,使它错综复杂,交相辉映,如梦似幻,幻化出大唐的繁盛与丰姿,闪烁着盛唐时期的艺术光辉。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