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唐宋的玉堂古窑
2015/2/17 22:04:48

  玉堂窑瓷器以绿釉、青绿釉瓷器最为突出,其色清秀恬静,温润如玉。有一种薄青釉瓷器,遍体釉开细裂纹,极有研究价值。
  考古科学家在考查埃及伊斯兰王国首都胡斯塔特古城时,惊讶地发现了公元10世纪流入胡斯塔特古城的中国古陶瓷器,一些纹饰为草叶、花卉、云气、斑点、鸟虫和几何纹的“唐三彩”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经过陶器专家反复鉴定,认定其来自遥远的中国巴蜀。沿着通往西方的南方丝绸之路,往中国看,这些陶器的产地被锁定在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窑。胡斯塔特古城出土的“唐三彩”也被正名为玉堂窑“邛三彩”。
  一、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的天府大地
  为玉堂窑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
  都江堰建成后,洪患消除,“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孕育了光华绝代、独领风骚900年的邛窑陶瓷文化。玉堂窑在邛窑系中最具代表性,是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
  从都江堰市出发,往西南方向行进5公里,可达玉堂镇凤鸣村、岐山村、中兴镇横山村交界处,村人称之“上九包、下九包”,地方约2.5平方公里,处于青城赵公山脚。其间,分布了18座古窑,漫山遍野遍布陶器、瓷器、窑具碎片,村人称之“瓦子坡”。这就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玉堂古窑遗址。
  1977年春天,“上九包、下九包”来了两个省上干部,他们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收捡了一些村人随处可见的烂瓷片。11月5日至12月25日,省上、县上来了一些干部,在罗姓窑包、何姓窑包附近各开了25平方米的发掘探方。接着,又清理了一座唐宋时期的砖结构龙窑,窑长42.92米,一窑一次可烧15000件以上的瓷器件,可谓规模空前,玉堂窑露出了冰山一角!尽管那年的发掘,是规模很小的试探,从此,都江堰人知道:这片2.5平方公里的地界内,随处可见,最深堆积10多米的碎瓷片,都是1000多年前乃至2000多年前的物件。
  根据《灌县玉堂公社古瓷窑试掘》报告称,在发掘现场清理出窑具、瓷器和铜币三大类出土遗物。有碗、碟、盘、盏、杯、坛、罐、壶、钵、瓶、炉、灯、盆、盒、豆和水盂、圆球、纺轮、器盖等各式瓷器,胎色主要是红色、砖红色、褐色、灰色、黑褐色、灰褐色和黄褐色;釉色有青釉、绿釉、青绿釉、白釉、酱釉、青黄釉、灰白釉、米黄釉;部分器物施或黄色、或米黄色、或白色的化妆土;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刻花、捏塑及釉下彩绘;在装烧方式上,有五齿或六齿圆形支钉支烧,有垫圈、垫环、垫饼、垫筒、垫条、垫板和立锥形支柱垫烧,用石英砂粒垫烧、覆烧。
  玉堂窑高质量瓷器以绿釉、青绿釉瓷器最为突出,其色清秀恬静,温润如玉。有一种薄青釉瓷器,遍体釉开细裂纹,极有研究价值。迄今为止,仍没有发现历史文献中关于玉堂窑的记载,玉堂窑的辉煌湮没在历史的烟雨迷雾之中。
  玉堂窑烧结瓷器始于东晋,结束于北宋,如果玉堂窑18个龙窑都冒烟,可以同时出窑27万件瓷器。玉堂窑是一座专事作陶、烧瓷、交易之城。从选矿、磨料、炼泥、拉坯、制作、备柴、入窑、烧制、筛捡、运输、销售……这些基本的工序,玉堂窑所需的人工当在万人!遥想当年的玉堂,何等的繁忙紧张、人声鼎沸、熙来攘往。那绝不是传奇,而是延续了800年,习以为常的日常场面!
  “玉堂”名称来历有二:一是玉堂窑规模宏大,一次能烧结27万件瓷器,邛窑系各窑口无出其右,业内称之为窑王,或王窑,在古代,“王”字与“玉”字其本一致,玉字本没有一点,两个字三横间距不一样而已。为讳“王”字,故名玉堂;二是玉堂窑瓷器精品迭现,“黄者如金,黑者如漆,绿者如玉,青绿苍翠最为贵重,棕釉而有花纹,或釉彩如窑变者最难得,其釉水无美不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