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大师李明创作轩辕黄帝像献礼家乡
2020/3/24 16:45:24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明创作轩辕黄帝像献礼家乡
故里人心声:黄帝其人其事一直是亲切温暖的存在
手心如一颂先祖,窑变本色显初心。在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即将到来之际,陶瓷艺术家李明在宜兴完成制作的30余尊轩辕黄帝像于近日喜归故里。
眼前的黄帝像,身着汉袍护甲,头戴冕冠,泰然端坐,庄严肃穆,黄段泥烧制工艺特有的颗粒状不露痕迹地将历史使命感呈现;双手攥握,一向上持掌天乾友善,一向下持掌地坤权定,坐如钟、形似山,尽显华夏帝王之气概。
陶瓷是火的艺术,高温下瓷土变得像蜂蜜一样,冷却后,成与败,一半在人,一半在天。一般成品率为40%,精品仅5%,有时甚至全窑覆没。
回顾一年多来的尝试与努力,李明既感慨又欣喜。造型好的轩辕黄帝像高43厘米、宽39厘米,要经过十多次1150度的高温试烧。去年第一次做时,40多个最后出窑只成了三个,其中一尊被马云收藏。
李明的家乡是河南新郑人和寨,村寨北门外有一条古老的溱洧河,隔河对岸就是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幼年的李明跟着奶奶长大,于他而言,黄帝其人其事从记事起就是一种亲切而温暖的存在。从家大门向西南望去,是那座向西延伸的具茨山,奶奶总会指着髙耸的山峰跟他讲:很早以前有个叫黄帝的祖先在那山头上封侯立臣,所以那个地方才叫封侯岭(风后岭)……
传说惊奇着李明的童年,一个个故事在他心中交叠出远古的轮廓。长大之后,满怀对先祖轩辕黄帝的景仰、感恩和自豪,李明多次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有一次,庄严的仪式之后,他想,我们应该还需要一尊适合家中正堂敬置的黄帝塑像,不仅大典上可瞻仰,在家中也能时时敬奉,提醒自己根在哪里,从跨越时光的慈爱与护佑中,收获心灵的安宁。
一念起,万水千山只等闲。如何才能艺术呈现人文始祖的神韵和精神,李明冥思苦想。
中国土分五色:青、白、红、黑、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于中原,带领华夏先民肇造了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黄为中央之地的中土,亦于黄河,黄土,黄皮肤。李明想到了珍贵的紫砂泥。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泥因珍贵又称‘富贵土’,包括绿泥、红泥、青泥等,不同类泥夹层中的夹脂称段泥,因是共生矿土尤为稀贵。”李明说,段泥原矿是绿灰色,烧成后呈黄色,有层次,象玉石,十分契合他内心的期待,而且油性尽燃,成型坚实。
一般的人物雕塑是三维的,古圣先贤人物雕塑却是四维的,如果穿越不了时空,就俗、就没有精气神。好在多年来,李明一直潜心创作古人物钧瓷,达摩、罗汉、钟馗、孔子、老子、鬼谷子、曹操……他揣摩人物的本事被业内称道。
最西方的雕塑美学,最东方的造型韵味,最中国的钧艺遗产,“远缘杂交”汇于天地之中,李明用文化“中原风”,讲述民族母语的中国当代陶瓷故事,被专家认为“开拓性地闯出了一条当下河南陶瓷必须踏上的艺术再造的必由之路”。
“我是故里人,与陶器的祖先有着地缘上的亲近,我无数次遥想史前,在此居住的那个少典氏族,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创世的伟大,只是被窑火映红了笑脸,烧制出细泥红陶、灰陶和夹砂粗红陶的三足钵、半月形双耳壶和缸杯罐瓮盆甑碗勺鼎,还有陶制猪首、羊首、人首……”
多年来,李明带着这份对先人的敬畏,躬身“自在堂”,废寝忘食,诚惶诚恐,孤独面壁,他圆融儒、释、道,超迈瓶、罐、碗,再造钧、汝、官,把整个中国陶瓷关于技艺、关于工匠精神的梦想,“开”到了一个重要高度,展现了名窑故地陶艺家的使命与担当。
“把中原文化做到极致,就是经典。”中国陶艺泰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