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洹水之上的相州窑
2015/1/18 22:02:18

  “南青北白”的倒下
   相州窑在洹水之上,安阳桥畔。而今,这块风水宝地已然成为房地产公司的囊中之物。相州窑遗址,被压在林立的高楼下,抑或永远被毁掉了。
    引子
  洹水发端于林虑山。
  洹水亦名洹河,自西向东,左突右旋,委蛇而入古都安阳。
  水入安阳,洹河亦称“安阳河”。
  抗日战争之前,洹水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航运十分发达。水上也有许多座老桥,其中安阳桥是最宽最长的石拱桥。
  东望齐鲁,西倚太行,北临幽燕,南连中原,安阳向来是豫北重镇。
  一桥架南北。
  安阳桥是古官道跨越洹水的唯一通道。
  陆路、水路于此交会。
  安阳桥,最早见于五代后晋。《资治通鉴》云:开运二年(945年),(后)晋与契丹对峙,晋将张从恩退守黎阳(今浚县),“留步兵五百守安阳桥。夜四鼓,知相州事符彦伦谓将佐曰:‘此夕纷纭,人无固志,五百弊卒,安能守桥!’”
  商之殷、秦之安阳、魏(北魏)之相州、金之彰德府,洹水两岸的这片土地,在朝代变迁中屡易其名;但是,洹水之上的安阳桥,自结桥以降,恒久不变其名。
  站在安阳桥上,凭栏放眼西望:西北500米,是洹上垂钓、委蛇于中国“走向共和”的袁世凯的葬身之地——袁林;西南500米,是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丛林,林立的高楼下,埋葬着一座中国陶瓷史上承上启下的著名瓷窑——相州窑;正西2500米,是殷商中兴之都、中国文字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
  安阳桥畔,总与中国大变局相伴……
  初名“安阳窑”,隋青瓷窑址
  殷墟、袁林、相州窑。
  安阳桥畔,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竟然云集着破解中国大变局迷局的三把钥匙。
  殷墟,无需赘言。它的科学发掘,是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成就;它的横空出世,揭开了商王朝乃至中国青铜时代的诸多秘密。
  袁林,妙就妙在一个“林”字,妙就妙在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滨河庐墓形制而在洹水之上。妙就妙在南京有中山陵,安阳却只是个袁林。
  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也是中华帝国最后的洪宪皇帝。
  “扶柩回籍,葬我洹上”——归葬袁世凯的这个古怪墓园,也许折射着那个时代中国人祈盼走向共和的一种愿景,映射着袁世凯在那个时代进退两难的某种心路。
  与袁林隔水相望的,就是相州窑遗址。
  袁林选址之际,相州窑遗址只是一个寻常小土丘,没有显露有关相州窑的任何信息。
  但是,倘若没有这个小土丘的话,袁林也许不会奠位于此。
  袁林面临洹水,背靠韩陵,东接官道,西依京广铁路。
  韩陵就是韩陵山,在袁林正北约5公里处,“韩陵秋霁”是“安阳八景”之一。
  背靠韩陵,南临洹水,以洹水对岸的相州窑遗址小土丘为案山,是袁林选址的一大关键。
  只是,小土丘被考古确认为相州窑遗址,是在1974年,已然过了一个甲子,一个轮回。
  但是,1974年由河南省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安阳地区文化局主持在此进行的考古试掘,将安阳的这一“隋代瓷窑遗址”定名为“安阳窑”。
  《河南安阳隋代瓷窑址的试掘》这样写道:“1974年2月,安阳地区革命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等单位,在安阳市北郊安阳桥南洹河之滨进行基本建设工程时,发现古代瓷窑一处。根据地面调查与初步钻探的结果,窑址所在地原为一片小丘,北面濒临洹河,隔河与安阳桥村相望。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阔约260米,面积达90000平方米。堆积层一般厚1米左右。最厚的达1.5米。当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