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进展情况和成果简介
(一)官方的窑址调查背景
芝田窑在1989年巩义市文管所对“坞罗河”流域的考古调查中,首次被发现,这是一个主要烧制宋三彩的窑口[2]。芝田窑的发现意义重要,拓展了巩义地区古窑场分布研究的历史空间,延伸了巩义窑场的续烧时间,为在宋代仍持续烧造三彩器找到了直接的证据。
具有如此历史价值的芝田窑,在学术文章中和行业内都不常被提及,猜测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首先,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冶窑和白河窑,从被发现开始,就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部门也多次进行了科学发掘,并且发布了非常详尽的发掘报告,出土了大量的器物、标本,全面展示了这两个窑口的辉煌历史。它们分别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3]和《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4]。在这样的背景下,始烧时间略晚的芝田窑就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其次,芝田窑所处位置在芝田村和芝田二电厂范围内,一部分窑址在芝田村下暂时无法发掘,而另一部分在建设芝田二电厂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发掘和有效保护。
1987年巩义政府规划在芝田建设第二电厂,文管所对工程占地进行勘探时,发现多处晋唐墓葬。由于二电厂项目是当地重点能源项目,工期紧,郑州市文物队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抓紧时间进行抢救性发掘,1987年至1998年共进行过十余次考古发掘[5]。而在此期间发现的芝田窑遗址只能被暂时搁置,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已基本被二电厂所覆盖,难觅踪迹。
(二)窑址调查采集到的标本分类及工艺技法介绍
自1989年发现芝田窑遗址之后,文管部门只发表过一篇窑址调查报告《巩义市芝田宋三彩窑址调查》[6](下文称“调查报告”),其他相关报道仅有四篇[7]。现就已知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芝田村附近采集的民间所藏标本,分别从釉色和装饰工艺方面对芝田窑产品予以介绍:
1、标本分类:
(1)白瓷
芝田窑生产的白瓷多为釉下化妆土白瓷,先在素胎器物上满施化妆土,之后罩透明釉入窑一次烧制而成。白瓷在芝田窑烧制的产品中占比不大,从采集到的少量标本来看,胎质略粗,含有少量杂质,多呈灰色或砖红色,施釉至下腹或下腹近足处。已知的器物有瓷枕、壶、瓶、碗等。满施化妆土,是芝田窑白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白釉执壶白釉花口尊
(2)黑釉、酱釉瓷
黑釉、酱釉瓷,在已知芝田窑产品中也不常见。多为一道釉工艺,素胎施黑釉或酱釉后,入窑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胎质略粗,含少量杂质,胎色多为砖灰色或粉色,釉不及底,釉色温润。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酱釉托盏
 
秦保誉堂藏 芝田窑 酱釉标本
(3)青釉瓷
芝田窑青釉类器物的产品精度优于白釉和酱釉类产品,多为类临汝窑青瓷的模印或素面碗、盏类器物。胎质较细腻,杂质含量很少,多呈灰色或灰白色。釉面略薄,釉色多见青灰色或青中泛黄,满釉,底足多见粘砂的情况。其中素面盏多见斗笠型,釉面比印花盏要厚,有开片现象,圆唇,小而浅的圈足,修足手法粗糙。模印盏多深腹,釉面极少开片,圈足大且略深,修足也更细致。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青釉印花、素面盏标本
(4)中低温色釉
中低温色釉类器物是芝田窑的大宗产品,有绿釉、褐色釉、三彩釉,其中以单色釉最为常见且绿釉器物居多。
此类器物多为一道釉工艺,窑址遗物中多发现有素烧件,部分产品的制作过程或是先将素胎经高温烧制,施单色釉或三彩釉,再入窑二次烧制而成。
 
巩义市文管所1992年“窑址调查”采集 芝田窑 绿釉标本
 
巩义市文管所1992年“窑址调查”采集 芝田窑 三彩标本
芝田窑的中低温色釉类器物普遍胎质细腻,粉质感强,多呈白色、灰白色或粉白色。经成分检测[8],芝田窑中低温色釉类器物的胎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