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后期阶段,说明汝窑被南宋官窑继承的脉络是很清楚的。张公巷窑的器形与汝州大峪东沟窑相比差别较大,相同或接近的器形极少;值得注意的是,与南宋官窑相同或相近的器物相对较多。就烧造工艺而言,大峪东沟窑除了自身的特点以垫烧主外,支烧工艺有汝窑的因素,也有张公巷窑的因素。
      六、张公巷窑的年代和性质
 
张公巷窑板沿盘
 
张公巷窑板沿盘(底部)
      关于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目前有三种说法,北宋说占多数;其次,是金代说;个别学者认为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是元代。无论北宋说、金代说还是元代说,其官窑性质,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下面就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从张公巷窑发掘的地层堆积及包含遗物看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
      首先,以前三次发掘中的4号探方地层叠压关系为例,作简要介绍。
、    (近现代垫土层)→、A(元)→B、C1、H88、(金)→H101→、、、(北宋)→(晚唐)→次生土。
      依据以上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可以看出,张公巷窑烧造的遗存都集中在第B层至第层之间,年代大约在北宋末至金代。主要理由是:第B层、C1、H88和第层出土的少量钧釉瓷碗、黑釉凸线纹罐、白地黑花罐、红绿彩碗等,从器物本身的造型、胎质、釉色和装饰技法,都具有金代风格。第层,除出土有少量张公巷窑生产的青釉瓷和匣钵外,其中较多的白釉、黑釉和豆青釉瓷都具备北宋晚期的造型特点,不见晚于北宋时期遗物,由此表明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可能早到北宋末年。
      由于该窑址出土的青釉瓷器既不同于临汝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色,而且十分精美。所以,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是北宋官窑;但也有学者认为张公巷窑是金代或元代。由于历次发掘面积太小,地层关系复杂,又没有找到可靠纪年物证,窑址的年代尚未结论。
      2012年8-11月,开始了对张公巷窑址的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发掘面积不足100平方米,揭露灰坑21个,水井1眼,灰沟3条,房基2座。出土文物标本100余袋,出土完整和可复原文物30多件。虽然,这次发掘没有发现张公巷窑的标准地层,但地层叠压关系清楚,从地层内出土的少量张公巷窑产品和,再次间接地证明了张公巷窑的烧造年大约不晚于北宋末年。
      2.张公巷窑的窑具与汝窑、东沟窑的异同
      汝州张公窑的主要窑具有匣钵、垫圈、垫饼、垫饼支烧、火照等。 宝丰清凉寺汝窑除了有匣钵、垫圈、垫饼、垫饼支烧和火照外,还有垫圈支烧、火照插饼等。值得注意的是汝窑的垫饼支烧见于汝窑的初期阶段,而且这一时期的垫饼支烧不仅饼面厚重,而且支钉粗大,支钉与饼面容易脱落。到了汝窑的成熟期以垫圈支烧为主。汝州大峪东沟窑有垫饼支烧也有垫圈支烧,这种烧造方法不足百分之三。从中可以看出大峪东沟窑的支烧工艺有汝窑的因素也有张公巷窑的因素。大峪东沟窑早期(金代)地层出土的一枚“建炎通宝”钱币,表明该窑的烧造年代不早于金代,进而也说明东沟窑的烧造年代可能晚于张公巷窑。
      3.从汝州张公巷与清凉寺汝窑、南宋官窑以及汝州 大峪东沟窑的关系看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
 
清凉寺汝窑瓷器残片标本
 
清凉寺汝窑器盖
      关于张公巷窑的年代学术界目前有不同看法,我们的看法是:其一,在张公巷窑烧造活动最集中的第B层、C1、H88、第层下的第层。其中的第层,除出土有少量张公巷窑生产的青釉瓷和匣钵外,出土较多的白釉、黑釉和豆青釉瓷都具备北宋晚期的造型特点,没有发现有晚于北宋时期的遗物,我们认为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可能早到北宋末年。其二,第B层、C1和H88或多或少都包含有金代的典型器物残片,尤其是H88内出土的白釉涩圈底碗、白釉红绿彩碗、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