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国王收藏的中国瓷器
2019/11/6 12:21:43

      17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Augustus II,1670—1733)为了得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helm I,1688—1740)收藏的151件中国青花瓷,用他的600名龙骑兵与之作了交换。龙骑兵(Dragoon)是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欧洲流行的兵种,他们上马是骑兵,下马为步兵,颇具战斗力。被奥古斯都“卖”到他国的骑兵,编入普鲁士(即日后的日耳曼)陆军,组成萨克森94步兵师,绰号“瓷器兵团”。而原陈设于柏林近郊奥拉宁堡宫和夏洛滕堡宫的青花瓷瓶,转移到奥古斯都二世的茨温格宫中,被世人称作“龙骑兵瓶”或“近卫花瓶”(图1)。
 
1.德累斯顿茨温格宫瓷器走廊陈列的“龙骑兵瓶”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于7月26日至11月3日举办的“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中,奥古斯都二世用骑兵换瓷器的故事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观众在惊叹于国王的“壮举”的同时,也在发问:这个国王为何如此痴迷瓷器?他收藏有什么样的中国瓷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陶瓷藏品就是建立在奥古斯都二世所收藏瓷器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无意于全面介绍国王的收藏清单,而是以“白色金子・东西瓷都”展览中展出的相关器物为例,管窥奥古斯都二世的中国瓷器收藏。
      凡尔赛宫:欧洲时尚风向标
      1687年6月14日,还是萨克森王子的奥古斯都来到巴黎,参观了凡尔赛的特里亚农瓷宫(Grand Trianon),那是法王路易十四修建的一座瓷宫,是后来欧洲园林里无数仿中国式宝塔和亭子的鼻祖。它是一幢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外观与一般文艺复兴建筑类似,但细节装饰是仿中国式的,里外用瓷砖贴面,屋顶贴蓝白相间的瓷砖,室内用中国家具和瓷器装饰。据说建筑依据的是卫匡国的《中国新图》,能看出南京瓷塔的影子。(注1)
南京瓷塔是明永乐皇帝所建,即南京大报恩寺宝塔。它除了八角形的挺拔造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通身五光十色的琉璃。琉璃这种装饰材料所表现出的奇妙而梦幻般的效果,对于热衷于体验异国情调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奇迹。或许是不了解二者的差异,或许是对瓷器的偏爱,欧洲人选择了陶瓷作为早期仿中国式建筑的装饰材料。
      瓷器带动了中国风尚在西方的盛行。在“中国风”的初期,最使西方人痴迷的是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德国学者利奇温(A. Reichwein)曾表示,洛可可时代欧洲对于中国的概念主要不是通过文字得来,而是通过瓷器的纤细优雅和丝绸的轻柔飘逸得来。
      16世纪之前,输入欧洲的瓷器还不是很多,而且途径复杂,价格高昂。16世纪后,葡萄牙人开始经营中国瓷器,17世纪商业规模扩大,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中西方之间的瓷器贸易经历了发展和高潮阶段,瓷器也从最初单纯的装饰品,进一步与洛可可风格融合后,开始用于装潢镶饰,与建筑融为一体。凡尔赛瓷宫是瓷器早期进入欧洲的具体表现,法王路易十四的儿子大太子(1661—1711)用中国瓷器来装饰他在凡尔赛宫的私邸,又因为法国宫廷一向是欧洲的时尚风向标,所以德国君主也开始跟风效仿。1693年巴伐利亚选帝侯在慕尼黑设立瓷器陈列室;勃兰登堡选帝侯,也就是后来的普鲁士国王,1706年在夏洛滕堡宫设立了瓷屋。(注2)凡尔赛宫的瓷器收藏,无疑也给萨克森王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本宫:萨克森国王的瓷器宫殿
      当时的普鲁士王室和法国的波旁王朝都是中国瓷器的收藏大家。为了显示萨克森王国的经济实力,也为了满足个人的收藏爱好,成为萨克森选帝侯和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二世在18世纪初也开始购买、收藏中国瓷器。途径则是通过当时垄断东西方瓷器贸易的荷兰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