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各个时期“瓷枕”
2017/8/21 17:31:16
图一 唐代 河南巩县窑的三彩花枕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藏品成系列、有规模,纵可囊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陶瓷枕,横可比较各时期不同地域所生产枕的特色。以下试以其藏品为例,对我国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
我国的枕种类很多,但总的可分为软枕与硬枕两大类,至少在汉代以后一直是软硬两种枕并行的。在古代,枕的用材多是因地制宜,最先可能用木头、石头、土块、竹藤……这也可能是枕字从“木”旁的最原始的原因。高级点的用玉石、玛瑙等这些直接可以经过原料的原始物理加工形成的枕,而之后社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才逐渐有了棉枕、铜枕、陶瓷枕或几种材料的复合枕等这些较为复杂且需要物理、化学加工的枕。如西汉南越王赵眜墓就出土有墓主人的软枕——丝囊珍珠枕,还同时在该墓西耳室出土了属于硬枕的滑石枕。而由于软枕内的有机填充物和用于包裹的有机丝织品不易保存,留给我们的古代枕多是诸如陶瓷、石、木等材质的硬枕,所以说,古人并不只枕硬枕。但硬枕与硬床相配,也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寝室文化不同的一大特点。
《荀子·礼论》中有“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表示为悼父母之丧,以土块为枕,表示极其哀痛。此风俗一直延续了上千年,甚至《明史》有记载进士曹阂因“母终,枕块,得寒疾卒”,这枕就不仅仅是安睡的意义那么简单了。虽然文献里对枕屡有记载,但考古发现最早的枕的实物是在战国时期。汉墓中也发现以日常用枕作为随葬品的,但与玉衣、玉面罩等配套的玉枕,应该是专门制作的玉殓具。而且出土铜枕、玉枕的墓葬,墓主均为诸侯王以上的高级贵族,可见枕与丧葬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木枕在南北朝时期已相当普遍。《北史》载:“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说的是北齐皇建年间郑州长史朗基为官清廉,不贪图享受,他居住的地方,连木枕都没有。反过来说明木枕在当时的普及性。
隋唐时期的一些皇室墓和皇家寺院的地宫内,曾有玉枕、水晶枕、琥珀枕的发现,同时陶瓷枕开始出现。
从陶瓷枕的冰凉材质、中空结构与其装饰题材的内容(花样纹饰多是夏荷、秋菊,及相关题诗题词),还有少数出土陶瓷枕的纪年墓葬的记载(月份多在夏秋时节),可知应该是人们夏日枕睡的凉枕。
图二 唐代 湖南长沙窑釉下彩绘枕
最早的陶瓷枕实物多发现于唐代。唐代的陶瓷枕多为小型的扁方形或微长方形枕,多为绚烂的三彩或绞胎枕。对于此类小型枕的用途存在各种争议,有尸枕、脉诊、腕枕、镇纸、台座之说,日本更有镇坛具一说。笔者认为小枕的出现很可能与唐代崇尚高大蓬松的发式有直接关系,是为了在午憩时保持如云般的发式而做的项枕(项指颈的后部),亦便于随身携带。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南巩县窑的三彩花花枕(图1)、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枕(图2)、安徽寿州窑的黄褐釉剪纸贴花枕(图3),枕产品也多见于这3个窑址,亦有陕西产的三彩枕、越窑产的青瓷枕等。还有少量仿生形小枕,如巩县窑的兔形绿釉枕(图4)。兽形瓷枕巧妙地把雕塑手法运用于瓷枕,喻含了驱邪求福的习俗。《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可知唐人制作兽形枕,意在“辟邪”“辟魅”“宜男”与“服妖”,其中兔为“明月之精”,亦有“宜孕”的寓意。
图四 巩县窑的兔形绿釉枕
唐代更有今人耳熟能详的《枕中记》故事——“黄粱一梦”,寄托了很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