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陶瓷:车行万里寻古窑——广东古窑址
2017/8/19 13:28:02
2017年7月26日中国古窑万里行(第十九季)正式启程。活动将途经杭州、龙泉、德化、潮州、佛山、建阳、景德镇等产瓷区,与当地部分著名陶艺大咖进行交流,遍寻当代美瓷,并对沿途省市的几十个古窑遗址进行探寻考察,全程约一万公里,历时约三十二天。期间部分活动将进行视频直播,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中国古窑万里行:离开福建一路向南进入广东省,对惠东、东莞、鹤山、江门、新会、廉江、云浮、龙门、梅州等部分古窑进行了考察。
泥泞的道路,我们坚持前行……
一个古窑一段故事,钻进这片茂密的荔枝树林,枯枝腐叶草丛下的碎片和废弃的窑址,仿佛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鹤山从唐代已开始进行陶瓷出口贸易,沙坪坡和古劳镇的多座唐代窑址,发现其中有多件文物与在泰国出土的陶器相似,从而印证了当时鹤山境内的唐窑出产的陶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东南亚。
茂密的竹林之中,过去这里是老村的所在地,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已经很少人进入。
依山傍水的地方,也有古窑的存在,唐宋时期的馒头窑炉依然存在,实属不易!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器之路”。唐宋时期,海上瓷器贸易日趋繁荣,“广窑”成为外销主力,广东各地出现一批生产外销瓷器的窑场。
这路,这树,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新会古井镇官冲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崖海之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村落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积淀,在其不到2公里的崖海岸线上,分布着宋元崖门海战遗址、明代崖山祠、唐代古窑群遗址和清代崖门古炮台遗址等四大历史文化古迹,还有种种与这些遗址相关的传说及遗存文物。
计划中的两个窑址没有找到,一个已经消失在城市的楼群中,另一个则在群山环绕的绿色之中,没有一点点的声音和影子。几小时车程的无功而返,有些许的沮丧,这已是古窑行的一部分,必须面对!
大山深处,杂草丛生,有当地老乡的带领才敢进入探寻古窑。
听村里钟先生讲:92年修铁路,三条龙窑的三分之一被路基压在10米以下。现在杂草、荆棘丛生,近二十年已经没有人进入了。
村里的窑厂一直延烧至二十多年前,原来在瓷厂工作过的大姐,现场给我们讲解古窑瓷器的装烧工艺。
梅州市古代陶瓷业的生产情况,在以往的史料和地方志中都没有记载。1982年以后,文物部门对各县先后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的大量古窑遗址。其中,唐代窑址主要是馒头窑和龙窑,开始使用匣钵。生产的主要器物是碗、碟、壶、钵、缸等,以满釉晶莹似玉的青釉器为精品。宋代陶瓷窑址的数量、分布及烧制工艺水平。远远超过唐代,主要采用龙窑烧制,窑炉温度有了提高,产品从唐代的浑圆厚重、素面无纹,变得薄胎轻巧,并出现印花、刻花等装饰花纹。明、清时期,陶瓷业类型增多,工艺提高,发展更加普遍。
这里保留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围龙屋,这种建筑隐含着重要的文化符号。但窑址在修水库后不知所踪,只好留影纪念。
出于种种原因,有些古窑在逐渐消失,当地也是有极少数人知道,在热心人的带领和解说下,我们记录了那些宝贵记忆。
在广东探寻古窑的几天里虽然天气依然湿热,身上起了大头痱子,却坚持在进行,沿途有田园的风光,有古老的参天大树,看到当地丰收的喜悦,还有遗存下古窑工的重重一笔——福。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