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今溯源 追问学问
2012/1/29 22:36:05

    中国刻瓷艺术肇自何时?历史文献记载不多。
    一说源自秦汉时期的剥玉,是根据制作工艺流程的推理之说;
    二说源于宋代,宋徽宗崇尚道教,崇尚自然,经赵构推荐的汝瓷,徽宗均交由刘贵妃珍藏,并赐“奉华”二字镌刻于底部;
    三说源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酷爱题写诗文,所游名山园林都留有御笔;乾隆更爱精瓷器,所赏名瓷的底部,除了书写着甲、乙、丙三种等级,还题写文字记载,为保持墨迹弥久恒新,随命宫中艺人照迹摹刻。台湾故宫博物院十三件汝瓷中,乾隆题写诗文的就有三件。其中一件北宋汝窑“青瓷椭圆无纹水仙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棱,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的宁静疏朗的美感。为此,乾隆题诗曰:“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北宋汝窑“青瓷椭圆无纹水仙盆”
    四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工艺学堂,设刻瓷一科,教师华约三是从上海请来的,传授二十余人。其中朱友麟是刻瓷的高手,后来却因瓷器供应的匮乏,也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改行去刻些水晶、玉石了。清代书法篆刻宗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之高祖),就有在瓷上篆刻书法印章的作品传世。
    现已步人耄耋之年的原轻工部资深学者、陶瓷史学家朱培初先生,在给我的亲笔书信中写到:“刻瓷艺术本为文人雅士之作,集绘画、书法、诗词、碑帖、篆刻及镌刻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纪泰山铭》、《论语篇))更有山东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初,刻瓷曾盛行一时,有邓石如、朱友鳞等名家。朱友鳞曾于清末农工商部学堂执教,上世纪50年代我曾拜访他。此外,上海在解放后有杨为义,后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我也与他相识。现似乎刻瓷以淄博为主,景德镇等地流行彩绘,可能因为出手快,卖价高而不屑于艰难的刻瓷工艺了……”这就是我国早期的刻瓷状况。所谓上行则下效,一项活动或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普及与最高权力机构和人员的提倡、爱好、示范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宋清皇帝,尤其是乾隆皇帝,和中国的刻瓷艺术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